“不蔓不枝” 中的 “枝” 是 “生枝蔓、长旁枝” 的意思,在句中作动词用,指植物从主干上生出分支。
这个成语出自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原文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里用 “不蔓不枝” 形容莲花的茎:不蔓延(不生藤蔓),也不旁生枝节,既写出了莲茎挺拔正直的形态,也象征君子不攀附、不杂乱的品格。
“枝” 在此处的用法是古汉语中常见的 “名词作动词”,类似的还有 “蔓”(原意为藤蔓,此处指 “蔓延、生藤蔓”)。整个成语后来也被引申为形容文章、说话简洁明了,不拖沓、不旁生杂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