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着相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5年07月03日 14:20 | 作者:汉服造型师汉荟荟 | 阅读量:3

“不着相” 是佛教用语,核心意思是不执着于事物的外在表象或形相,强调超越对现象的片面认知,领悟其本质或空性。

具体解析

“相”:在佛教语境中,“相” 指事物的外在形态、表象,也包括人的观念、分别心(如美丑、善恶、有无等对立概念)。它并非指事物本身不存在,而是说这些表象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具有暂时性、虚幻性,并非永恒不变的本质。

“不着”:即不执着、不沉迷、不被束缚。“不着相” 就是不被事物的表象迷惑,不陷入对表象的执念(如过度追求外在的名利、容貌,或固执于某种固定观念),从而超越烦恼,获得内心的觉悟与自在。

语境与延伸

这句话源于《金刚经》中的核心思想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主张透过表象看清本质(“诸法空相”)。例如:

不执着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明白其是暂时的,即 “不着财相”;

不被他人的评价或自身的身份标签束缚,即 “不着名相”。

“不着相” 并非否定表象的存在,而是反对因过度执着表象而产生的贪嗔痴等烦恼,是佛教修行中 “破执” 的重要理念,也常被引申到生活中,提醒人避免被外在形式或片面认知困住,保持内心的清明与豁达。

不着相的分词解释

拼音:bù fǒu

[bù]表示疑问、未定。同「否」。...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zhe zhuó zháo zhāo

[ zhe ]1.表示动作的...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xiāng xiàng

[xiāng]互相:~像。~识。~距太远。不...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