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自《周易・乾卦・象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生命力的励志名言,蕴含着对自然规律与人格修养的深刻思考,至今仍被广泛引用,成为激励人们奋进的精神力量。
原文解析
“天行健”:“天” 指宇宙、自然,“行” 为运行、运动,“健” 有刚健、强健、永恒不息之意。这句话描绘了大自然的运行规律 —— 日月星辰、四季更迭,始终刚健有力、不知疲倦地循环运转,从未停歇。它揭示了自然的本质:生生不息、主动进取、遵循自身规律不断发展。
“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 是儒家理想中的人格典范(品德高尚、有担当的人),“以” 表示 “效仿、遵循”,“自强不息” 即自我激励、永不停歇地追求进步,不为困难所阻,不为安逸所困。
这里将自然规律与人格修养相联系:君子应效仿天地运行的刚健精神,在人生中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不断提升自我、克服挑战,实现自身价值。
核心思想与文化内涵
这句话的本质是 **“天人合一” 的实践哲学 **—— 通过观察自然规律(天之道),提炼出做人的准则(人之道)。
自然的 “健”,是客观规律的体现;君子的 “自强不息”,则是对这种规律的主动呼应。它强调:
拒绝 “躺平”:人生不应满足于现状,而要以坚韧的意志持续奋斗;
正视困境:如同天地运行中会经历风雨雷电,人在成长中必然遭遇挫折,唯有 “自强” 才能冲破阻碍;
自我驱动:“不息” 不仅指行动上的坚持,更指精神上的觉醒 —— 不依赖外界推动,主动设定目标并为之努力。
现实意义与应用
这句话早已超越了古代语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符号:
对个人:鼓励人们在学业、事业、品格上保持精进,例如面对失败时不气馁,面对成就时不骄傲,始终以 “不息” 的状态突破自我;
对集体 / 民族:象征着在历史进程中,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如近代以来的民族复兴之路),以及在发展中不断革新、追求卓越的精神。
无论是 “悬梁刺股” 的典故,还是当代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都能看到 “自强不息” 的影子。它提醒人们:真正的强大,源于内心的主动进取,而非外界的施舍或偶然的运气。
与 “天行健” 相对应的,还有《周易・坤卦・象传》中的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 “刚健进取” 与 “宽厚包容” 的理想人格,影响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