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诗是什么意思

今天是2025年11月20日共有9人阅读

打油诗是一种不拘格律、语言通俗、内容接地气的民间诗体,核心特点是 “不追求华丽辞藻,不严守平仄押韵(多为口语化押韵),擅长用直白的语言调侃生活、表达观点或讲述小事”,就像 “老百姓的口头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易懂又有趣。

它的名字源于唐代诗人张打油,他写过一首《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全诗没有复杂词汇,却生动描绘出雪景,从此 “打油诗” 成为这种通俗诗体的代名词。

“打油” 不是 “打酱油”“榨油” 的动作,而是源于 “张打油” 这个人名 —— 因张打油是最早创作这种通俗诗体的代表人物,后人就用他的名字命名这种诗体,“打油” 成为 “通俗、接地气诗风” 的代称。

后来 “打油” 逐渐衍生出 “随意、轻松、不正式” 的含义,比如 “打油诗” 的 “打油”,就暗含 “不讲究格律、随手创作” 的特点,与 “律诗”“绝句” 等讲究严格格式的诗体形成对比。

打油诗的诗是广义的 “诗歌”,但更侧重 “民间口头文学” 的属性,不是 “唐诗宋词” 那种文人创作的雅诗,而是 “老百姓能看懂、能创作的通俗小诗”。

它的核心是 “表达功能”—— 无论是调侃天气、记录生活,还是吐槽小事,只要用 “通俗语言 + 简单押韵” 的形式写出来,都能叫 “打油诗”,比如 “早上不想起,晚上不想睡,天天打工人,何时能不累”,虽然简单,却是典型的打油诗,“诗” 的含义在这里更偏向 “口语化的韵文”。

打油诗的官方定义是:起源于唐代,以张打油为代表,不拘泥于平仄格律,语言通俗直白,押韵口语化,内容多反映生活琐事、民间趣味或调侃讽刺的民间诗体。

它的核心创作特点有三个:

语言通俗:不用生僻字、典故,全是日常口语,比如 “天热想吹风,停电真要命,风扇转不动,汗流像下雨”,谁都能看懂;

押韵随意:不严格遵守 “平水韵”“新韵”,多为口语化押韵(甚至是 “凑韵”),比如 “上班如上坟,下班像脱魂,工资没多少,还得装精神”,“坟(fén)”“魂(hún)”“神(shén)” 押韵不严格,但读起来顺口;

内容接地气:多写生活小事、吐槽调侃,比如 “减肥喊半年,体重没减点,火锅一上桌,啥都忘光了”,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容易引发共鸣。

简言之,打油诗就是 “老百姓自己的诗”—— 不用懂复杂的诗歌理论,只要想表达,就能随手写一首。

“会做打油诗”:意思是 “掌握了打油诗的创作特点,能写出通俗、押韵、接地气的小诗”,比如有人看到下雨,能随口编出 “下雨不用愁,在家睡大觉,饿了点外卖,快乐没烦恼”,就叫 “会做打油诗”,核心是 “能灵活用通俗语言表达生活”;

“好打油诗”:指 “在通俗的基础上,还能做到‘有趣、有料、有共鸣’的打油诗”,比如 “小时候盼长大,长大后盼放假,放假又怕没钱,没钱更想长大”,既通俗押韵,又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这类打油诗就是 “好打油诗”——“好” 的标准不是 “文采好”,而是 “接地气、有共鸣”。

打油诗《雪》:指 “以‘雪’为主题的打油诗”,最经典的是张打油的《雪诗》,现代也有类似创作,比如 “下雪像撒盐,落地软绵绵,踩上咯吱响,堆个雪娃娃”,意思是 “用通俗的语言描写雪的样子和玩雪的乐趣”;

伊春打油诗:“伊春” 是地名(黑龙江伊春,以森林闻名),指 “以伊春的风景、生活为主题的打油诗”,比如 “伊春树真多,空气特别好,夏天能避暑,冬天看雾凇”,意思是 “用打油诗介绍伊春的特点”;

哪吒打油诗:指 “以‘哪吒’(神话人物)为主题的打油诗”,比如 “哪吒脚踩轮,手持火尖枪,斩妖又除魔,少年本领强”,意思是 “用打油诗讲述哪吒的形象或故事”;

垂钓打油诗:指 “以‘钓鱼’为主题的打油诗”,比如 “河边坐半天,鱼漂没动弹,不是技术差,鱼儿不上钩”,意思是 “用打油诗吐槽钓鱼的经历或乐趣”;

紫薇打油诗:“紫薇” 可能是 “紫薇花” 或 “影视角色(如《还珠格格》紫薇)”,若为紫薇花,诗如 “紫薇开得艳,香味飘满院,夏天不怕热,花开到秋天”;若为影视角色,诗如 “紫薇温柔又有才,尔康爱她痴心改,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核心是 “围绕‘紫薇’写打油诗”;

节气打油诗:指 “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打油诗”,比如 “清明雨纷纷,路上行人多,祭祖又踏青,春天好景色”(清明)、“冬至吃饺子,耳朵不怕冻,全家围一桌,温暖又幸福”(冬至),意思是 “用打油诗介绍节气的习俗或特点”。

“顶针诗” 是一种 “句子末尾的字与下一句开头的字相同” 的诗体,“打油诗顶针诗” 就是 “结合打油诗通俗特点和顶针诗形式的小诗”,比如:

“春天到,花儿笑,笑得甜,甜到心,心欢喜,喜洋洋,洋得意,意未尽。”

每句末尾的字(到、笑、甜、心、喜、洋、意)与下一句开头的字相同,语言通俗,符合打油诗特点,核心是 “形式有趣,读起来顺口”。

“改编打油诗”:指 “把 existing 的诗歌、歌词、句子改编成打油诗”,比如把李白《静夜思》改编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抬头看月亮,低头想家乡(改成口语化)”,或把歌词 “你是我的小苹果” 改编成 “你是我的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红红的小脸儿,甜到我心窝”(更通俗),核心是 “在原有内容基础上,改成打油诗风格”;

“原创打油诗”:指 “自己独立创作的打油诗,不是改编或抄袭”,比如 “今天吃火锅,辣得直冒汗,喝了三瓶水,还是觉得爽”,完全是自己写的,没有参考现有内容,核心是 “原创性 + 打油诗风格”;

“诗体打油诗”:是 “打油诗” 的正式表述,强调 “打油诗是一种独立的诗歌体裁”,区别于 “律诗”“绝句”,比如 “诗体分为律诗、绝句、打油诗等,打油诗最通俗”,核心是 “明确打油诗的体裁属性”。

“打油打油诗”:多为口语化重复,强调 “打油诗的通俗特点”,比如 “他写的诗就是打油打油诗,没啥文采,但挺好玩”,核心还是 “通俗的打油诗”,重复 “打油” 是为了突出 “不正式、接地气”;

“打油诗不出门”:可能是 “打油诗多在民间流传,不登大雅之堂” 的意思,比如 “打油诗不出门,文人不爱写,老百姓却喜欢”,指 “打油诗主要在民间传播,不像唐诗宋词那样被广泛收录或推崇”,核心是 “打油诗的民间属性”。

打油诗的分词解释

拼音:dǎ dá

[dǎ]除去:~旁杈。舀...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yóu

指动物的脂肪和从植物、矿物中提炼出来的脂质物:牛~。花生~。石~。...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shī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