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是什么意思

今天是2025年11月20日共有11人阅读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在 “己亥年”(公元 1839 年)创作的一组诗,共 315 首,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 “杂诗合集”。这组诗不是围绕单一主题创作,而是龚自珍辞官离京、南下途中,将所见的社会百态、内心的人生感慨、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等,随手记录而成的 “思想随笔式诗歌”,题材 “杂” 而情感 “真”,是他一生思想与情怀的浓缩。

“己亥” 是中国古代 “干支纪年法” 中的一个年份,由 “天干(己)” 和 “地支(亥)” 组合而成,对应公元 1839 年。

天干有 10 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 12 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者搭配每 60 年一轮回,“己亥年” 就是这一轮回中的第 36 年。

避坑提醒:常有用户误写为 “乙亥”,注意 “己”(jǐ,天干第六位)≠“乙”(yǐ,天干第二位),“己亥年” 是龚自珍创作这组诗的特定年份,不是 “乙年” 或其他年份。

“杂” 的含义:不是 “杂乱无章”,而是 “题材多样、不拘一格”—— 这组诗里,既有批判社会黑暗的(如 “万马齐喑究可哀”),也有抒发个人理想的(如 “我劝天公重抖擞”),还有记录生活小事的(如描写江南春光),涵盖时事、哲理、情感、风景等多个领域,像 “生活的速写本”,所以叫 “杂”。

“诗” 的含义:就是广义的 “诗歌”,这里特指 “七言绝句”(315 首中绝大多数是每句 7 字、共 4 句的七言绝句),语言凝练、韵律优美,兼顾文学性与思想性。

“杂诗” 整体:即 “题材多样、随感而发的诗歌”,不是固定体裁,而是龚自珍对自己这组 “随手创作、内容多元” 诗歌的统称,类似现在的 “随笔集”,只是以诗的形式呈现。

诗题 “己亥杂诗” 的完整意思是: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 年)创作的、题材多样的一组诗歌。短短五个字,既点明了 “创作时间(己亥)”,又说明了 “诗歌特点(杂)”,还明确了 “体裁(诗)”,是典型的 “时间 + 内容” 式诗题,让读者一眼就能了解这组诗的核心信息。

“恃” 出自《己亥杂诗》最著名的第 125 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含义:“恃”(shì)是 “依靠、凭借” 的意思。

语境解读:这句诗的意思是 “中国大地的生机与活力,要依靠‘风雷’(这里借指变革的力量、新的思想潮流)才能焕发”。龚自珍用 “恃” 字,既点明了 “变革是生机的唯一依靠”,又暗含对当时社会 “缺乏变革、死气沉沉” 的批判 —— 因为没有 “风雷”,所以 “万马齐喑”(所有人都不敢说话,社会毫无活力),足见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

“抖擞” 同样出自第 125 首:“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含义:“抖擞”(dǒu sǒu)是 “振作、奋发” 的意思,“重抖擞” 即 “重新振作精神”。

语境解读:龚自珍面对 “万马齐喑” 的黑暗现实,不是绝望,而是向 “天公”(这里借指朝廷、统治者,或象征 “掌控天下的力量”)发出呼吁:“请您重新振作起来,打破僵化的规则,选拔各种各样有才能的人来改变这个社会!”“抖擞” 二字充满力量,体现了他作为文人的责任感与对未来的希望,成为整首诗的 “精神内核”。

己亥杂诗的分词解释

拼音:jǐ

自己:知~知彼。舍~为人。严于律~。天干的第六位...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hài

地支的第十二位。亥时,旧式记时法,相当于二十一点...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zá

多种多样的:复~。~色。~技。他看的书很~,哪方面的都有。...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shī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