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之欲出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5年07月17日 21:40 | 作者:汉服造型师汉荟荟 | 阅读量:12

“呼之欲出” 是一个富有画面感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或形象非常鲜明、生动,仿佛一召唤就会从所处的载体(如文字、画面)中出来,也可指事情即将揭晓或发生的状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理解:

基本含义与核心特征

字面拆解:“呼之” 即 “呼唤它”,“欲出” 即 “想要出来”,字面意思是 “一呼唤就好像要出来”,强调一种强烈的 “具象感” 和 “即将显现” 的动态。

核心特征:既可以描述 “形象的鲜活”,也可以表达 “事情的临近”,核心在于传递一种 “几乎触手可及、即将成真” 的强烈感受。

适用场景与示例

1. 形容艺术或文学作品中的形象鲜活

指文艺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景象等非常生动逼真,仿佛能从文字、画面中走出来,是对创作感染力的肯定。

示例:“画家笔下的仕女眼神灵动、衣袂飘飘,简直呼之欲出,让人仿佛能听到她的轻叹。”

示例:“这篇小说对主角的刻画入木三分,他的喜怒哀乐跃然纸上,一个立体的形象呼之欲出。”

2. 形容事情即将揭晓或发生

指某件事的真相、结果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很快就会呈现出来,带有 “箭在弦上” 的紧迫感。

示例:“经过多轮谈判,双方的合作方案细节已基本敲定,最终结果呼之欲出。”

示例:“随着证据链的完善,这起案件的真相呼之欲出,民众都在等待最终的判决。”

成语的来源与演变

“呼之欲出” 的源头与艺术创作密切相关,最初多用来评价绘画、雕塑等作品中形象的逼真度,强调创作者技艺高超,能让静态的作品产生动态的生命力。例如,清代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评价诗歌时曾提到类似意境,后来逐渐扩展到文学、事件等更广泛的领域,成为表达 “鲜活” 或 “临近” 的通用成语。

与相关成语的辨析

与 “栩栩如生” 的区别:两者都可形容形象生动,但 “栩栩如生” 更侧重 “像活的一样”,强调静态的逼真;“呼之欲出” 则更强调 “动态的即将显现”,带有 “互动感”(仿佛能被呼唤出来)。

与 “指日可待” 的区别:两者都可表示事情即将发生,但 “指日可待” 侧重 “时间明确、很快实现”;“呼之欲出” 更强调 “状态明显、几乎触手可及”,未必明确指向时间,而是突出 “显现的迫切感”。

总之,“呼之欲出” 以其生动的画面感,既能赞美艺术创作的感染力,也能精准描述事情临近揭晓的状态,是汉语中兼具表现力和灵活性的成语。

呼之欲出的分词解释

拼音:hū

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跟“吸”相对):~吸。~出一口气。...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zhī

之[zhī]〈动〉(会意。...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yù

欲望:食~。求知~。想要;希望:~言又止。从心所...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chū

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来。~去。~门。~国。~院。...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