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出质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持有的公司股权出质给债权人作为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股权折价或拍卖、变卖该股权的价金优先受偿。以下是关于股权出质的详细介绍:
法律依据: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四十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可以转让的股权可以出质。以基金份额、股权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以基金份额、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的股权出质的,质权自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以其他股权出质的,质权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出质流程:首先,出质人与质权人就质押事宜达成一致,签订股权质押合同,明确质押的股权数量、质押期限、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然后,双方需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股权质押登记申请,并提供必要的文件和资料。登记机关审核通过后,会在公司登记簿上记载股权质押的情况,并将股权出质信息公示。
对出质人的影响:一方面,股权出质可以为出质人提供融资渠道,使其能够借助自身股权获得所需资金。另一方面,出质人可能面临股权价值波动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或市场环境恶化,股权价值可能大幅下跌,出质人可能因股权价值缩水,在债务清偿后难以收回剩余价值。此外,企业在出质股权后,可能因增资扩股等行为,导致原股权比例下降,股权价值被稀释。
对质权人的影响:股权出质为质权人增加了债权实现的保障,当债务履行期届满质权人未受清偿时,可以与出质人协议以股权折价,也可以依法拍卖、变卖股权,就所得价款优先受偿。但质权人也面临一定风险,如股权价值波动导致质押物价值缩水,可能使债权无法完全受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