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画题干是 “快速抓住题目核心,避免看错、漏看” 的关键技巧,不管是小学作业还是中学考试,都能帮你提升做题准确率。搞懂它的含义和用法,做题时能少走很多弯路。
“题干” 指 “题目中提出问题、给出条件的核心部分”,比如数学题里的 “已知条件” 和 “求什么”,语文阅读题里的 “提问方向” 和 “限制要求”;“勾画题干” 就是用符号(如横线、圆圈、波浪线)标记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目的是 “把‘有用信息’从‘干扰信息’中剥离出来,让你一眼看清‘题目要考什么、需要用什么条件、有什么限制’”。
简单说,“勾画题干” 就是 “做题前先‘圈重点’”,避免因读题太快忽略关键信息。比如数学题 “小明有 5 个苹果,妈妈又买了 3 个,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勾画 “5 个”“3 个”“一共有多少个”,就能快速明确 “用加法,已知数是 5 和 3”,不会因走神看错数字。
数学和物理题常包含 “数字、单位、公式相关条件”,勾画时要盯紧这些:
实例 1(数学应用题):
题干:“一个长方形操场,长 100 米,宽 50 米,小明绕操场跑了 2 圈,他一共跑了多少米?”
勾画重点:用圆圈圈 “长 100 米”“宽 50 米”“2 圈”,用横线勾 “一共跑了多少米”;
作用:快速明确 “先算长方形周长((100+50)×2),再乘 2 圈”,避免漏乘 “2 圈” 或看错长、宽数值。
实例 2(物理计算题):
题干:“一个重 500 牛的物体,在 100 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移动了 2 米,拉力做的功是多少焦?(功的公式:W=Fs)”
勾画重点:圈 “500 牛(重力,干扰信息)”“100 牛(拉力 F)”“2 米(距离 s)”,勾 “拉力做的功(求 W)”“焦(单位)”;
作用:排除 “重力 500 牛” 的干扰,明确 “用拉力和水平距离计算功”,避免用错物理量。
语文题(阅读、作文、古诗文)常考 “理解、分析、表达”,勾画时要抓 “题目的‘要求’和‘范围’”:
实例 1(语文阅读题):
题干:“阅读第 3 自然段,概括作者描写的春天景物有哪些,并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勾画重点:圈 “第 3 自然段(答题范围)”,勾 “概括春天景物”“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问方向)”;
作用:避免 “读错段落”(比如读成第 2 段)或 “漏答‘作用’”,确保答题不偏离要求。
实例 2(语文作文题):
题干:“以‘我的难忘经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
勾画重点:勾 “我的难忘经历(题目)”“记叙文(文体)”“不少于 600 字(字数)”“不得出现真实姓名(限制)”;
作用:避免 “写成议论文”“字数不够” 或 “出现真实姓名扣分”,明确作文的核心要求。
英语题(单选、阅读、写作)常包含 “时态词、固定搭配、提问词”,勾画时要关注:
实例 1(英语单选题):
题干:“He ______ to Beijing last year. (A. go B. goes C. went D. will go)”
勾画重点:圈 “last year(时态提示:一般过去时)”,勾 “went(对应选项 C)”;
作用:快速明确 “用一般过去时”,排除 A(原形)、B(三单)、D(将来时),避免时态错误。
实例 2(英语阅读题):
题干:“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it’ refer to in Paragraph 2?”
勾画重点:圈 “underlined word ‘it’(定位词)”“Paragraph 2(定位段落)”,勾 “refer to(提问方向:指代什么)”;
作用:快速在第 2 段找到 “it” 所在句子,结合上下文判断指代内容,避免找错段落或理解偏差。
很多人勾题干时会 “满题乱勾”,反而找不到重点,记住这 3 步,让勾画更高效:
第一步:读题时 “边读边勾”,不回头
第一遍读题时,看到关键信息就立刻勾画(如数字、单位、提问词),不要等读完再勾,避免忘记重点;比如读数学题时,读到 “5 千克” 就圈起来,读到 “求面积” 就画横线,一气呵成。
第二步:勾完 “快速核对”,不遗漏
勾完后花 10 秒扫一遍题干,确认 “已知条件、所求问题、限制要求” 都勾到了,没有遗漏;比如语文阅读题勾完后,检查 “答题范围(如第 3 段)” 和 “提问方向(如概括景物)” 是否都有标记。
第三步:用 “统一符号”,不混乱
提前约定好勾画符号,比如 “圆圈圈数字 / 单位 / 段落”“横线勾提问方向 / 所求问题”“波浪线勾限制要求(如‘不得出现真实姓名’)”,不随意换符号,避免自己后续看不懂勾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