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5年07月02日 10:19 | 作者:汉服造型师汉荟荟 | 阅读量:6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的 “茱萸”,是一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属于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学名Cornus officinalis,又称 “越椒”“艾子” 等。

茱萸的植物特性

形态:枝叶茂密,秋季结出红色或紫红色的小果实,气味辛香浓烈。

分布:在中国多地(如河南、陕西、浙江等)有生长,尤其在山区常见,是温带至亚热带的典型植物。

茱萸在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意义

在古代,茱萸被赋予辟邪、祈福、驱虫的文化内涵,尤其与重阳节紧密相关。

辟邪消灾:古人认为茱萸气味浓烈,能 “逐风邪”“御初寒”,可驱散瘟疫、鬼魅等不祥之物。《风土记》记载,重阳节登高时佩戴茱萸,能 “令人长寿”“避灾厄”。

节日符号: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有 “插茱萸”“佩茱萸囊” 的习俗,人们将茱萸枝叶插在头上、门窗上,或制成香囊随身携带,以祈求平安健康。这一习俗在汉代已形成,至唐代尤为盛行,成为重阳节标志性活动之一(与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并称 “重阳三俗”)。

与诗句的关联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 “遍插茱萸少一人”,正是基于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诗人想象家乡的亲人在登高时,人人头上插着茱萸,却唯独少了自己(因漂泊在外无法参与),以此反衬思乡之情。这里的茱萸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承载着节日仪式、亲情联结的文化符号,通过 “集体佩戴” 与 “个体缺席” 的对比,强化了游子的孤独与思念。

简言之,茱萸既是一种有特殊气味的植物,更是中国古代重阳节文化中象征平安、团圆的重要载体,在诗句中成为触发乡愁的关键意象。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的分词解释

拼音:biàn

满;布满:我们的朋友~天下。满山~野。量词。一个...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chā

长形或片状的东西放进、挤入、刺进或穿入别的东西里:~秧。双峰~云。~...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zhū

〔茱萸〕灌木或小乔木。果实供药用。另有吴茱萸,灌木,花蕾供药用。...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yú

见〔茱萸〕萸[yú]——“...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shǎo shào

[shǎo]数量小(跟“多”相对):~量。~...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yī

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表示同一:咱们是~家人...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rén

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女~。~们。~类。...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de dí dì dī

[de]用在定语的后面。a)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