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是什么意思

今天是2025年11月20日共有4人阅读

提到 “空城计”,多数人会想到诸葛亮,但先明确:正史《三国志》中并无诸葛亮用空城计的记载,这一典故的成熟版本来自《三国演义》,是文学创作中 “以虚制实” 的经典谋略,核心逻辑是 “用假象迷惑强敌,掩盖自身虚弱”。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中,空城计的场景的关键细节:

背景:诸葛亮北伐时,马谡丢失街亭,司马懿率 15 万大军直逼西城,而西城只有 2500 名老弱残兵,无险可守;

操作:诸葛亮下令 “四门大开,每门派 20 名士兵扮成百姓洒扫,不准慌乱”,自己则带两名童子登城楼,焚香操琴,神态自若;

结果:司马懿见城门大开、百姓如常、诸葛亮镇定弹琴,怀疑 “城中有伏兵”,担心 “进城即中计”,最终下令撤军,诸葛亮靠 “虚张声势” 化解危机。

“空城计” 为啥能成?这一计谋的本质不是 “骗”,而是 “利用对手的心理弱点”,必须满足 3 个条件:

双方知根知底:司马懿深知诸葛亮 “平生不曾弄险”,认为他不会轻易暴露空虚;

制造 “不合理” 假象:城门大开、百姓洒扫等行为,与 “强敌压境应紧闭城门” 的常理相反,反而让司马懿怀疑有诈;

自身姿态 “稳”:诸葛亮弹琴时 “琴声不乱”,士兵洒扫时 “神色如常”,用 “镇定” 强化 “有伏兵” 的假象 —— 一旦露出慌乱,计谋就会败露。

“唱空城计” 是 “空城计” 最常见的衍生表述,已从 “军事谋略” 延伸到日常场景,核心含义是 “故意暴露‘空缺’,或掩盖‘没有准备 / 资源不足’的状态”,分两种用法:

1. 形容 “资源 / 人员空缺,无法应对”(偏口语,日常常用)

这是最贴近生活的用法,比如:

家里没菜了:“今天冰箱唱空城计,咱们出去吃吧”(指冰箱空了,没有食材);

单位人手不够:“部门同事都出差了,办公室唱空城计,只能我一个人顶班”(指人员空缺,无人可用);

钱包没钱了:“这个月刚过半,工资就花完了,钱包已经唱空城计了”(指资金空缺,没有钱)。

这种用法里,“唱空城计” 没有 “谋略” 的含义,只是通俗地形容 “某个领域处于‘空’的状态,无法满足需求”。

2. 形容 “用假象掩盖虚弱,类似谋略行为”(偏书面,保留原义)

比如:“公司资金链紧张,老板却故意高调参加行业峰会,实则是唱空城计,稳住合作方”(指用 “高调” 的假象,掩盖 “资金不足” 的虚弱,类似诸葛亮的谋略逻辑)。

算卦、命理中提到 “空城计”,不是说 “要使用谋略”,而是指 “命局或运势中出现‘虚浮、不实’的信号”,比如:

算卦时说 “近期遇‘空城计’之象”,意思是 “可能遇到表面光鲜、实则空洞的人和事”(如看似靠谱的投资,实则是骗局;看似热情的合作,实则无诚意),提醒 “不要被假象迷惑,需谨慎判断”;

核心是借用 “空城计”“虚虚实实” 的特点,警示 “运势中的‘虚’象”,与军事谋略的逻辑有关联,但应用场景完全不同。

营销层面:某网红账号看似粉丝百万,实则互动量极低(点赞、评论少),被称为 “空城号”,运营者靠 “买粉” 营造 “热门” 假象,就是 “玩空城计”,目的是吸引广告合作;

安全层面:某网站故意暴露 “看似有漏洞的页面”,实则背后有防护系统,引诱黑客攻击,再追踪定位 —— 类似 “用‘空’的假象引敌上钩”,保留了原典故的 “谋略” 含义。

若梦见 “自己用空城计退敌”,可能是潜意识中 “面对压力时,希望用‘智慧 / 假象’化解困境”,反映 “当下有焦虑,但想主动应对”;

若梦见 “别人对自己用空城计”,可能是潜意识中 “怀疑身边人或事‘不真实’”(如怀疑朋友的诚意、工作的稳定性),提醒 “需理性看待现状,避免被表面迷惑”;

本质是梦境借用 “空城计” 的 “虚虚实实”,映射现实中的 “不确定感”,无迷信含义。

印度某城市宣称 “全面防控疫情”,实则街头仍人群聚集,被外媒称为 “疫情防控的空城计”,意思是 “防控措施只做表面功夫,无实际效果”;

与 “台湾空城计” 类似,是借用 “空城计” 的 “虚浮” 特点,形容 “地域事件中的‘表面文章’”,无特殊文化内涵。

“洒扫” 就是 “扫地、洒水”,是诸葛亮安排士兵扮成百姓做的 “日常动作”—— 关键作用是 “营造‘西城正常运转’的假象”:

若城门紧闭、全城戒备,反而会让司马懿觉得 “城中有准备”;

而 “百姓正常洒扫”,看似 “毫无防备”,却与 “强敌压境” 的紧张氛围矛盾,反而让司马懿怀疑 “这是故意放松,引诱进城”,从而不敢进攻 ——“洒扫” 是 “空城计” 中 “制造假象” 的关键动作。

“擅动” 是 “擅自行动、随便行动” 的意思,出自诸葛亮对士兵的命令:“不准擅动,如违令者斩”—— 核心是 “维持‘镇定’的假象”:

若士兵因紧张 “擅自乱跑、慌乱失措”,司马懿一眼就能看出 “城中空虚”,计谋会立刻败露;

“不准擅动” 就是要求所有人 “按原计划行动,保持常态”,用 “整齐、镇定” 强化 “有伏兵” 的错觉,是 “空城计” 成功的细节保障。

“如此”:比如司马懿看到城门大开,对部下说 “诸葛亮平生不曾弄险,今如此,必有埋伏”,“如此” 指 “像现在这样(城门大开、弹琴自若)的情况”,是指代前文描述的场景;

“岂不是”:比如诸葛亮的部下担心 “司马懿进城,岂不是全军覆没”,“岂不是” 是 “难道不是” 的意思,表反问,强调 “若计谋失败,后果会很严重”,突出当时的紧张氛围。

“空城计小说” 不是特定小说,而是 “以‘空城计’为核心情节的小说作品”,常见两种:

改编类:如《三国演义》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的章节,是 “空城计” 最经典的小说呈现;

原创类:现代作者以 “空城计” 为灵感创作的小说,比如 “职场空城计”“商战空城计” 等,核心是借用 “以虚制实” 的谋略逻辑,讲述现代场景下的故事,与原典故有逻辑关联,但背景不同。

“前锋”:指司马懿大军的 “先头部队”,比如 “司马懿令前锋探路,见西城城门大开”,“前锋” 是 “军队中走在最前面、负责侦察的部分”,是 “空城计” 场景中 “最先接触假象” 的角色;

“铃下卒”:“铃下” 是古代对 “侍从、卫兵” 的称呼,“铃下卒” 就是 “诸葛亮身边的卫兵”,比如 “铃下卒按令洒扫,神色如常”,指 “执行空城计细节动作的士兵”,是 “维持假象” 的基层角色,无特殊含义。

用 “空城计” 形容感情,是现代语境的比喻,核心是 “感情中的‘虚与实’问题”,常见两种情况:

形容 “一方用‘表面热情’掩盖‘内心冷漠’”:比如 “他明明不想继续这段感情,却每天发早安晚安,像在唱空城计,其实心里早就没你了”—— 这里的 “空城计” 指 “用‘热情’的假象,掩盖‘感情空缺’的本质”;

形容 “感情中‘缺乏实质付出’”:比如 “你们恋爱三年,他只送过你廉价礼物,从不规划未来,这段感情就是空城计,看着有‘恋爱’的壳,实则毫无内核”—— 指 “感情只有表面形式,没有实质内容”,与 “空城计”“虚有其表” 的特点一致。

空城计的分词解释

拼音:kōng kòng kǒng

[kōng]不包含什么;里面没有东西或没有内...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chéng

城墙:~外。万里长~。城墙以内的地方:~区。东~...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jì

计算:核~。共~。不~其数。数以万~。测量或计算...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