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被限高是什么意思

今天是2025年09月29日共有14人阅读

“限制高消费”(简称 “限高”)本质是法院的执行惩戒措施,核心针对 “被执行人”—— 即未按法院判决履行金钱给付等义务的一方。比如欠薪不还的老板、违约不赔偿的企业,才会被限高。

而 “原告” 是主动起诉维权的一方,按理说不会成为限高对象。但现实中原告被限高,本质是 **“原告身份” 与 “被执行人身份” 发生了重叠 **—— 你在 A 案中是原告,却在 B 案中是未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或因特殊情况在本案中被追加为被执行人。

1. 原告同时是其他案件的被执行人(最常见)

这是最普遍的情况:你起诉别人维权(A 案原告),但你自己在另一个已生效的案件中(B 案)欠了钱、没履行义务,被对方申请强制执行,成为 “被执行人”。

例子:

张女士起诉某公司拖欠货款(A 案原告),但她去年因民间借贷纠纷被判偿还李女士 10 万元,一直没给钱(B 案被执行人)。李女士申请执行后,法院依法对张女士采取限高措施 —— 哪怕她正在 A 案中维权,也会被限制高消费。

2. 原告是被限高单位的 “关键人物”

若原告是企业、公司等单位,且该单位因未履行义务被限高,法院会同时限制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等高消费。这时你作为原告单位的关键人物,会因单位被限高而受牵连。

例子:

甲公司起诉乙公司违约(A 案原告),但甲公司因拖欠员工工资被判决赔偿,未履行义务(B 案被执行人)。法院对甲公司限高时,其法定代表人王总(即 A 案中原告方的代表)会同步被限高,无法坐飞机、高铁一等座。

3. 原告在本案中因过错被追加为被执行人

极少数情况下,原告在自己起诉的案件中,因存在过错需承担义务却不履行,被法院追加为被执行人。

比如:原告申请财产保全时错误冻结了被告的资金,导致被告损失,法院判决原告赔偿,但原告拒不支付,被告申请执行后,原告就会被限高。

被限高后,原告会面临哪些具体限制?

无论因何种原因被限高,限制范围都严格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执行,核心包括 9 类行为:

出行受限:不能坐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不能坐 G 字头高铁全部座位、其他动车一等座;

消费受限:不能去星级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高消费场所;

资产受限:不能买新房、高档装修房屋,不能买非经营必需的车辆;

办公受限:不能租赁高档写字楼、公寓办公;

其他:不能旅游度假、给子女读高收费私立学校、买高额保险理财产品等。

原告被限高?4 步快速解除(附关键材料)

解除限高的核心是 “消除被执行人身份”,具体分 4 种情况:

1. 履行义务(最根本)

还清欠款、赔偿损失等,履行完生效法律文书的全部义务后,向法院提交 “义务履行证明”(如转账记录、对方收据),法院会在 3-7 个工作日内解除限高。

2. 提供担保或对方同意

若暂时无力履行,可提供房产、存款等 “确实有效的担保”,或与申请执行人(债主)达成和解,对方同意解除限高,法院会审查后解除。

3. 特殊紧急情况 “临时解禁”

若因重大疾病就医、近亲丧葬、国际商务谈判等紧急事需出行,可提交医院诊断证明、邀请函等材料,向法院申请临时解除(最长 30 天)。

4. 单位限高的 “身份剥离”

若因单位被限高牵连(如原法定代表人),可提交工商变更登记、离职协议等材料,证明自己已不控制单位、不影响债务履行,法院会解除对你个人的限高。

原告被限高的分词解释

拼音:yuán

最初的;开始的:~始。~人。~生动物。属性词。原...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gào

把事情向人陈述、解说:~诉。~知。广~。报~。通~。忠~。...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bèi pī

[bèi]分散。通「披」。 【组...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xiàn

指定的范围;限度:界~。期~。权~。以年底为~。...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gāo

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同):~...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