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李白的经典诗作,《望天门山》流传千古,很多人会搜索其原文及拼音来辅助学习,尤其是家长辅导孩子或初学者认读时,拼音标注能有效解决读音难题。
《望天门山》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带拼音版
tiān mén zhōng duàn chǔ jiāng kāi,bì shuǐ dōng liú zhì cǐ huí。
liǎng àn qīng shān xiāng duì chū,gū fān yī piàn rì biān lái。
《望天门山》作者:唐代大诗人李白
不少人会好奇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案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李白被誉为 “诗仙”,其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意境开阔,擅长用生动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与豪情壮志。《望天门山》便是他游览天门山时,被眼前壮丽的江景与山景所打动,即兴创作的佳作,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磅礴气势的赞叹。
《望天门山》意思与翻译:读懂诗句内涵
理解诗句意思是学习古诗的关键,很多人会搜索 “《望天门山》的意思” 或 “《望天门山》翻译”,以下为你逐句解析:
“天门中断楚江开”:天门山仿佛被楚江(长江流经楚地的一段)从中间劈开,江水奔腾而下,展现出楚江冲破天门山的磅礴力量。
“碧水东流至此回”:碧绿的江水向东流淌,到了天门山附近,因山势阻挡而回旋激荡,形成独特的江流景观。
“两岸青山相对出”:天门山的两座山峰隔江对峙,当船顺江而行时,两岸的青山仿佛主动迎面向人 “走” 来,动态感十足。
“孤帆一片日边来”:一艘孤独的小船从太阳升起的方向驶来,画面辽阔而有意境,既凸显了江面的空旷,也让整首诗多了几分悠远的韵味。
整体来看,诗句通过描绘天门山、楚江、孤帆等元素,勾勒出一幅雄伟壮丽又富有灵动气息的山水画卷,表达了李白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
《望天门山》中的天门山在哪?是张家界的天门山吗?
这是很多人会混淆的问题,答案是:诗中 “天门山”不是张家界的天门山,而是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和县与马鞍山市当涂县之间的天门山。
这座天门山由东梁山和西梁山组成,两座山隔长江相望,形似天门,因此得名。长江流经此处时,江面变窄,水流湍急,与诗句中 “楚江开”“水东流” 的景象相符。而张家界的天门山虽也以 “天门” 为名,且有天然穿山溶洞 “天门洞”,但地理位置与李白游览的地点不符,二者并非同一处。
五、《望天门山》怎么背?快速记忆技巧
不少学生或古诗爱好者会搜索 “《望天门山》怎么背”,其实结合诗句意境与结构,就能轻松记忆:
结合画面记忆:先在脑海中想象诗句描绘的场景 —— 楚江劈开天门山、江水回旋、青山相对、孤帆从日边来,把文字转化为画面,记忆会更深刻。
抓关键词串联:记住 “天门山 - 楚江 - 碧水 - 青山 - 孤帆 - 日边” 这些核心元素,再按诗句顺序串联,比如 “天门山被楚江劈开,碧水在此回旋,两岸青山相对,孤帆从日边来”。
反复朗诵加深印象:古诗讲究韵律美,《望天门山》读起来朗朗上口,每天早晚各朗诵 2-3 遍,熟悉节奏后,背诵自然水到渠成。如果想辅助练习,还可以搜索 “《望天门山》朗诵视频”,跟着专业朗诵者学习语气与停顿,既有助于背诵,也能更好地体会诗歌情感。
《望天门山》诗配画:创作思路参考
搜索 “《望天门山诗配画》” 的多为学生或绘画爱好者,创作时可围绕诗句核心元素展开:
背景:以长江为主体,江面用蓝色或碧绿色描绘,画出江水回旋的波纹;远处画出太阳,体现 “日边来” 的意境。
主体:中间位置画天门山,用两座相对的山峰表现 “两岸青山相对出”,山峰可涂成青绿色,增加生机;江面上画一艘小小的帆船,突出 “孤帆一片” 的感觉。
细节:可在江面加几笔水纹表现水流速度,在山峰上画少量树木点缀,让画面更丰富。整体风格建议偏向写意,贴合古诗豪放开阔的意境,无需过于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