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上头是什么意思

今天是2025年10月19日共有7人阅读

婚礼上头是 “为新人梳头、佩戴头饰”,寓意 “开启新生活、祈求吉祥”。

简单说,就是在婚礼前 1 天或当天清晨,由特定长辈(多为 “全福人”,即父母健在、夫妻和睦、有儿有女的长辈)为新郎新娘梳理头发,搭配相应头饰,过程中会说吉祥话,是中式婚礼里 “祈福纳吉” 的关键环节。

比如常见的梳头吉祥话:“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既饱含对新人的祝福,也象征婚姻从 “头” 开始,顺顺利利。

在广东、香港等粤语地区,“上头” 是中式婚礼的 “重头戏”,流程严谨,有 3 个关键特点:

时间固定:必须在婚礼前 1 天的 “吉时” 进行,吉时由风水先生根据新人八字推算,通常在晚上 8 点后或凌晨,比如 “22:00-23:00”“00:00-01:00”,寓意 “辞旧迎新”;

场地有要求:新人需在各自家中 “上头”,且要对着 “正厅祖先位”,象征 “告知祖先,开启新人生”;

道具讲究:梳头用的梳子需是 “新的木梳”,还要准备 “红头绳、镜、剪刀、针线包”(合称 “上头六宝”),梳头时长辈会用红头绳为新人束发,再佩戴简单头饰(如新娘戴珠花,新郎戴小礼帽),最后让新人对着镜子照一照,寓意 “看清自己,也看清未来”。

浙江桐乡地区的 “婚礼上头”,更侧重新娘,且常和 “开脸”(用线绞去脸上细毛,让皮肤更光滑)仪式结合,流程有 2 个重点:

时间在婚礼当天清晨:新娘需在 “日出前” 完成 “上头”,寓意 “新生活像太阳一样光明”;

“上头”+“开脸” 绑定:先由 “全福奶奶” 为新娘 “开脸”,再用木梳梳理长发,编成发髻,佩戴 “凤冠” 或 “银饰头饰”,过程中会唱桐乡本地的吉祥歌,比如 “梳一梳,夫妻和;编一编,福寿全”;新郎的 “上头” 相对简单,多由父亲或叔叔梳理头发,戴 “礼帽” 即可,仪式时间较短。

陕北地区的 “婚礼上头” 很特别,除了梳头仪式,还和 “食物” 深度绑定,核心是 “上头馍”,有 2 个独特之处:

仪式分 “男上头”“女上头”:新娘的 “上头” 在娘家进行,由母亲梳头,边梳边说 “梳个盘龙髻,抱个胖小子”;新郎的 “上头” 在婆家进行,由婆婆梳头,说 “梳个冲天辫,日子赛蜜甜”;

必吃 “上头馍”:梳头后,长辈会给新人递 “上头馍”(用白面蒸的圆形馍,上面印着 “囍” 字或花纹),新人要咬一口,寓意 “同吃一个馍,从此是一家,日子圆圆满满”;部分地区还会把 “上头馍” 掰一小块分给亲友,让大家沾沾喜气。

“婚礼上头用品” 就是 “上头仪式中需要用到的所有道具”,不同地域略有差异,但核心物品大同小异,主要分 3 类:

梳头类:新木梳(多为 2 把,象征 “成双成对”)、红头绳(束发用,红色寓意吉祥);

装饰类:新娘的头饰(如珠花、凤冠、银簪,根据地域习俗选择)、新郎的头饰(如礼帽、方巾);

辅助类:镜子(寓意 “照见吉祥”)、剪刀(象征性剪去 “旧烦恼”,多为新剪刀,不用真剪头发)、针线包(寓意 “缝补幸福,日子不漏缝”)、上头馍 / 喜糖(陕北等地区必备,食物寓意)。

现在很多备婚新人会直接买 “上头用品套装”,包含所有道具,省心又符合传统。

“婚礼上头客” 不是 “客人”,而是 “主持或参与‘上头’仪式的长辈”,核心要求是 “全福人”(父母健在、夫妻恩爱、有儿有女,寓意 “把福气传给新人”),不同地域的 “上头客” 人选略有不同:

粤语地区:新娘的 “上头客” 多为母亲或外婆,新郎的多为父亲或爷爷;

桐乡地区:新娘的 “上头客” 是 “全福奶奶”(祖母或母亲的姐妹),新郎的是父亲;

陕北地区:新娘的 “上头客” 是母亲,新郎的是婆婆;

部分地区还会邀请 1-2 位 “陪上头客”(如母亲的闺蜜、婆婆的姐妹),帮忙递道具、唱吉祥话,让仪式更热闹。

婚礼上头的分词解释

拼音:hūn

男女经过合法手续结为夫妻:未~。婚姻:结~。...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lǐ

礼[lǐ]〈动〉(会意。从...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shàng shǎng shang

[shàng]下的相反,与「下」相对:位居...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tóu tou

[tóu]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