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合论中,非空真子集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需要结合 “子集”“真子集” 和 “非空” 三个条件来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础概念铺垫
子集:如果集合 A 中的所有元素都属于集合 B,则称 A 是 B 的子集,记作
A⊆B。
例如:若 B={1,2,3},则 A={1}、A={1,2}、A=B 等都是 B 的子集,且空集 ∅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真子集:如果 A 是 B 的子集,且 A 不等于 B(即 A 中元素数量少于 B,或存在 B 中的元素不属于 A),则称 A 是 B 的真子集,记作 A⫋B。
例如:A={1} 是 B={1,2,3} 的真子集,但 A=B 不是。
非空集: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反之则为非空集。
2. 非空真子集的定义
非空真子集指的是:
既不是空集,又不等于原集合的子集。
即:若 A 是 B 的非空真子集,则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A⊆B(A 是 B 的子集);
A≠B(A 是 B 的真子集);
A≠∅(A 不是空集)。
3. 示例说明
设集合 B={1,2},则:
B 的所有子集为:∅、{1}、{2}、{1,2}。
其中,非空真子集是:{1}、{2}(排除了空集和与 B 相等的集合)。
4. 数量计算
若一个集合有n个元素,则:
子集总数为2n 个;
真子集总数为 2n −1 个(减去与原集合相等的子集);
非空真子集总数为 2n −2 个(再减去空集)。
例如:当n=3时,非空真子集数量为 23 −2=6 个。
通过以上概念可以明确,非空真子集是 “非空”“真子集” 两个条件的叠加,用于精准描述集合间的包含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