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地久是什么意思

今天是2025年08月02日共有4人阅读

“天长地久”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生命力的词汇,既描绘自然的永恒状态,又寄托对人际关系(尤其是情感)的美好期许,其内涵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丰富的延伸。

字面与本源含义

“天长地久” 字面意为天空高远辽阔、大地广袤深厚,二者存在的时间悠久绵长,难以穷尽。这一表述的思想根源可追溯至《道德经》,老子在第七章中明确提出: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这里的 “天长地久” 不仅是对天地存在状态的描述,更蕴含着老子对 “永恒” 的哲学思考:

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只为自己生存(“不自生”),而是无私地承载、孕育万物,这种 “无为”“利他” 的特质,恰恰是其 “长生” 的根本。

老子借此暗示:人若想达到类似 “长久” 的境界(无论是生命的延续还是事业的传承),需摒弃自私执念,效法天地的无私与包容。

文化延伸与日常用法

随着语境的演变,“天长地久” 的含义逐渐从对自然的哲思转向对人类情感与关系的祝福,成为最经典的美好愿景之一:

情感层面:常用于形容爱情、友情等关系的稳固持久,如 “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期盼爱情能天长地久”,寄托了人们对关系超越时间考验的向往。

社会与事业层面:可形容制度、事业、文化等的长久延续,例如 “希望这份公益事业能天长地久,惠及更多人”,强调稳定性与持续性。

深层启示

从老子的哲学到日常的祝福,“天长地久” 始终暗含着对 “永恒” 的思考:

自然的 “久” 源于无私,人际关系的 “久” 则依赖于真诚、包容与付出 —— 正如天地不苛求回报才能承载万物,真挚的情感也需放下过度的自我中心,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它也提醒人们:“长久” 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动态平衡中持续存在(如天地有四季更替却不失其本),关系或事物的长久,往往需要在坚守核心的同时,适应变化、彼此滋养。

无论是对天地规律的敬畏,还是对人间温情的期许,“天长地久” 都承载着中国人对 “持久” 与 “美好” 的深层追求。

天长地久的分词解释

拼音:tiān

天空:顶~立地。太阳一出满~红。位置在顶部的;凌...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cháng zhǎng

[cháng]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dì de

[dì]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八大...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jiǔ

时间长(跟“暂”相对):~别。~经锻炼。我离开家乡已经很~了。...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