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 通常指的是美国 DC 漫画公司推出的漫画作品《守望者》以及据此改编的 2009 年美国科幻电影《守望者》,以下是关于它们的详细介绍:
《守望者》漫画
基本信息:《守望者》是一部十二集的限期系列漫画书,由阿兰・摩尔编剧,戴夫・吉本斯绘画,约翰・希金斯上色,DC 漫画公司于 1986 至 1987 年单期出版。
创作背景:漫画反映了冷战时期美国公众的焦虑,对传统的超级英雄观念进行了批判,描绘了一段美国 20 世纪 40 年代至 80 年代之间的虚构历史,当时美国正处于与苏联爆发核战争的危机边缘,而自发性的蒙面英雄已被法律明文禁止。
主要内容:漫画中的故事聚焦于几位主人公的个人挣扎与奋斗,他们因为一起前任同僚的被害案件而不得不再次出山,然而,调查显示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在谋杀案的背后还隐藏着另一个阴谋,他们将不得不做出一个关于正义、拯救和未来的决定。
作品影响:《守望者》在漫画界与主流媒体都备受赞誉,被视为漫画中的经典作品。它是美国《时代周刊》2005 年评选出的 “1923 年至今百部最佳英文小说” 之一,同时以漫画这种作品形式获得了雨果奖,被认为是图画小说的里程碑,彻底颠覆了超级英雄漫画,标志着美国漫画新时代的开端。
《守望者》电影
基本信息:2009 年由扎克・施奈德导演,大卫・海特等编剧,帕特里克・威尔森、卡拉・古奇诺、比利・克鲁德普等主演的美国超级英雄电影,影片于 2009 年 3 月 6 日在美国正式上映。
主要剧情:在 1985 年,曾经帮助政府处理很多重大事情的超级英雄们已经逐渐销声匿迹,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随着一个坠楼案的死者爱德华・布莱克(曾经的超级英雄 “笑匠”)的身份被揭露,“罗夏” 怀疑有人蓄意谋害超级英雄团队,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背后更大的阴谋也浮出了水面。最终,“法老王” 承认自己是幕后黑手,他想利用 “曼哈顿博士” 的能量轰炸几座大型城市,以此结束美苏冷战,计划成功后,敌对两国结束冷战,把目标转向 “曼哈顿博士”,而 “罗夏” 不能接受以牺牲无辜来换取和平,选择迎接死亡,“曼哈顿博士” 把他化为一滩血水后,与 “丝灵” 吻别离开了地球,“夜枭” 最终与 “丝灵” 在一起了。
影片特色
反传统英雄主义主题:电影中的 “超级英雄” 们不再是正义的捍卫者,他们有着人性的弱点和道德的困境,甚至做出了一系列丑恶的事情,颠覆了先前人们对超级英雄的理解以及对于是非的判断,挑战了观众的价值评判体系。
独特的视觉风格:导演扎克・施奈德善于使用高难度的升格镜头和画意景观,对剧情画面有着精确的控制性,几乎每一个打斗画面都是使用快拍的方式,放大暴力的瞬间和细节,给观众呈现出暴力美学的盛宴。同时,影片采用消色系的冷色调,并在冷色调之上点缀鲜艳高饱和度的红色,视觉基调被称之为 “红与黑”,暗示着末路英雄内心的挣扎与自我怀疑。
精心的配乐:电影的配乐具有怀旧的风格,基本都是上个世纪的名曲,导演对于每个情节的配乐也极具巧思,配乐不仅与电影的历史背景相称,也为情节锦上添花,还对剧情人物起到了反讽的作用。
影片影响:《守望者》重新解构了二元英雄主义,颠覆观众对于英雄的认知,呈现的是反英雄主义的英雄电影,使得在爆米花式的英雄电影中脱颖而出,给观众带来了深思。该电影荣获第 26 届土星奖最佳奇幻电影、最佳服装、最佳特别版 DVD 等多项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