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均质回声” 是医学影像学检查(如超声、B 超等)中常用的术语,指的是被检查的组织或器官内部,声波反射的强度、分布不均匀,呈现出杂乱、不一致的回声信号,与 “均质回声”(回声均匀、一致)相对。
核心含义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许多组织(如正常的肝脏、脾脏、甲状腺等)在超声图像上呈现均匀一致的回声,这是组织结构规则、成分均一的表现。而 “不均质回声” 则提示:
被检查的部位可能存在结构异常、成分改变或病变,导致声波反射不一致。
常见原因与临床意义
不均质回声本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影像学表现,需要结合具体部位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常见原因包括:
炎症:如慢性肝炎、甲状腺炎等,炎症导致组织水肿、纤维化,结构变得不规则,回声不均。
增生或结节:如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肝内结节等,局部组织细胞异常增殖,形成与周围正常组织不同的结构,导致回声不均。
肿瘤:良性或恶性肿瘤(如肝癌、肾癌等)会改变局部组织的密度和结构,常表现为不均质回声(恶性肿瘤的回声不均可能更明显,还可能伴随边界不清、血流异常等)。
纤维化或瘢痕:组织损伤后修复形成的瘢痕、纤维化(如肝硬化),会导致局部结构紊乱,回声不均。
注意事项
发现 “不均质回声” 时不必过度紧张,它只是提示需要进一步检查(如 CT、MRI、活检等)来明确原因。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其他检查结果,判断其是否为良性病变、炎症,还是需要警惕的恶性病变,最终明确诊断。
例如:甲状腺超声提示 “甲状腺实质回声不均”,可能提示甲状腺炎;肝脏超声提示 “肝内不均质回声区”,可能需要排查肝血管瘤、肝癌或其他病变。具体意义需由专业医生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