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由 IgE 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主要因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发生异常反应,引发鼻黏膜炎症,导致一系列鼻部不适症状。它是全球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发病率随环境变化(如空气污染、花粉传播)和生活方式改变呈上升趋势。
核心病因:过敏原触发免疫反应
变应性鼻炎的本质是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的过度敏感。当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会产生特异性 IgE 抗体并附着在鼻黏膜中的肥大细胞上;再次接触同一过敏原时,IgE 会触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导致鼻黏膜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从而出现过敏症状。
常见过敏原包括:
吸入性过敏原:花粉(如蒿草、豚草、柏树花粉)、尘螨、霉菌孢子、动物皮屑(猫、狗等)、蟑螂排泄物等。
食物性过敏原:少数情况下,牛奶、鸡蛋、海鲜等也可能诱发,但相比吸入性过敏原少见。
典型症状:鼻部为主,可伴全身反应
症状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具有阵发性、反复性特点,具体包括:
鼻部症状
喷嚏:阵发性发作,一次可连续打数个甚至十几个。
流涕:清水样鼻涕,量多,有时会不自觉从鼻孔滴下。
鼻塞:单侧或双侧鼻塞,程度轻重不一,可能影响睡眠和呼吸。
鼻痒:常伴有眼痒、咽喉痒、耳朵痒等 “联动” 瘙痒感。
合并症状
眼部:眼痒、流泪、结膜充血(过敏性结膜炎)。
呼吸道:长期反复发作可能诱发哮喘(“同一气道,同一疾病”)。
生活影响:因鼻塞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影响学习或工作效率。
分类:按发作时间和频率划分
间歇性变应性鼻炎
症状发作每周<4 天,或持续时间<4 周,多与季节性过敏原(如花粉)相关,又称 “季节性鼻炎”。
持续性变应性鼻炎
症状发作每周≥4 天,且持续≥4 周,多与常年性过敏原(如尘螨、动物皮屑)相关,又称 “常年性鼻炎”。
诊断与治疗原则
诊断:结合症状(喷嚏、流涕、鼻痒、鼻塞)、过敏原接触史,以及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液 IgE 检测结果综合判断。
治疗核心:避免接触过敏原 + 药物控制 + 免疫治疗(必要时)。
避免接触:如花粉季戴口罩、使用防螨床品、远离宠物等。
药物治疗: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缓解鼻痒喷嚏,鼻用糖皮质激素喷剂(如布地奈德)减轻炎症,必要时联用减充血剂(短期使用)缓解鼻塞。
免疫治疗:对明确过敏原且药物效果不佳者,可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剂量,让机体耐受,达到长期缓解目的(适用于尘螨、花粉等特定过敏原)。
总结
变应性鼻炎是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 “过度反应”,核心症状为鼻痒、喷嚏、流涕、鼻塞,常伴眼痒等不适。它虽不致命,但会显著影响生活质量,且可能诱发哮喘等并发症。通过明确过敏原、规范治疗和日常防护,可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