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义词是带有否定、厌恶、批评、贬低意味的词语,用于表达对人、事物或行为的负面评价、不满情绪或轻蔑态度。它与褒义词(含肯定、赞美意味)、中性词(无明显褒贬倾向)共同构成词语的感情色彩分类。
一、核心特点
情感倾向明确:词义中直接或间接包含否定、贬低的态度,如 “虚伪”“懒惰”“愚蠢” 等,一听就带有负面评价。
适用场景特定:多用于批评、指责或描述负面现象,如 “他总是推卸责任,太自私了” 中的 “自私” 就是贬义词,表达对行为的否定。
二、常见类型及示例
描述人的品性 / 行为
贬低品德:虚伪、狡诈、贪婪、吝啬、懦弱、蛮横
批评行为:敷衍、偷懒、告密、造谣、煽动、挥霍
描述事物的性质 / 状态
负面特征:丑陋、杂乱、腐朽、破败、刺耳、乏味
带有轻蔑或攻击性
轻蔑用语:蠢货、菜鸟、废物(口语中,需注意使用场合的礼貌性)
攻击意味:野心勃勃(贬义时指 “贪婪地追求权力”)、处心积虑(指 “用尽坏心思谋划”)
三、与其他感情色彩词语的区别
类型 核心情感 示例
贬义词 否定、贬低 阴谋、武断、鼠目寸光
褒义词 肯定、赞美 谋略、果断、远见卓识
中性词 无明显倾向 计划、决定、眼光
注意:部分词语的感情色彩会随语境变化,如 “骄傲” 在 “他因成绩好而骄傲自满” 中是贬义(指 “自高自大”),在 “他为祖国骄傲” 中是褒义(指 “自豪”),这类词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总结
贬义词的作用是通过词义传递负面评价,帮助表达批评、厌恶等情绪,是语言中体现情感态度的重要工具。使用时需根据语境恰当选择,避免滥用导致语言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