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禄中原是什么意思

今天是2025年11月20日共有17人阅读

逐禄中原是 “到中原地区谋求俸禄、官职或财富”,简单说就是 “去中原追求功名富贵”。

古代中原地区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既是朝廷所在地,也是官僚机构、富商大贾聚集的地方。对读书人、谋士、匠人来说,只有到中原,才能接触到更多官职空缺、商业机会,比如战国时的 “百家争鸣”,学者们多往中原各国游说求官;唐代的长安(今西安)、洛阳(均属中原范围),更是无数文人追求仕途的 “梦想之地”,“逐禄中原” 本质是 “到机会最多的地方找发展”。

古代 “禄” 和 “官” 绑定,有 “禄” 就意味着有官职、有社会地位。比如汉代官员按品级领 “俸禄”(米粮或铜钱),普通人想摆脱 “平民身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 “逐禄中原”—— 通过科举、举荐等方式在中原谋得官职,既能获得收入,更能实现 “光宗耀祖” 的人生目标,所以 “逐禄” 其实是 “追求阶层跃升” 的体现。

古代长期有 “中原为正统” 的观念,比如三国时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核心就是占据中原;东晋、南宋偏安南方时,文人仍以 “收复中原” 为志向。在这种认知下,“逐禄中原” 不仅是 “求发展”,还带着 “认同正统、追求主流机会” 的心理,比如南方的读书人会特意北上中原参加科举,认为只有在中原获得的 “禄位” 才更具含金量。

“逐禄中原” 多在书面语、历史叙述或文化评论中出现,比如:

描述古人经历:“盛唐时,李白虽漫游四方,却始终有逐禄中原之志,曾多次到长安求官,希望在朝堂施展才华。”

分析文化现象:“宋代经济繁荣,但中原仍是政治中心,大批南方士子背井离乡、逐禄中原,形成了‘北漂求仕’的潮流。”

现代引申使用:“如今‘逐禄中原’的说法虽少,但‘到核心城市谋求发展’的逻辑仍在,比如年轻人到北京、上海打拼,其实和古人‘逐禄中原’的选择本质相似。”

逐禄中原的分词解释

拼音:zhú

追赶:追~。~鹿。随波~流。驱逐:~客令。~出门...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lù

古代称官吏的俸给:俸~。高官厚~。无功受~。姓。...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zhōng zhòng

[zhōng]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yuán

最初的;开始的:~始。~人。~生动物。属性词。原...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