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魔道祖师》的粉丝圈里,“香炉” 的基础身份是《魔道祖师》番外篇的关键道具,是推动剧情、补全角色过往的 “奇幻钥匙”,其设定和功能都充满巧思:
这只香炉并非凡物,是魏无羡在云深不知处藏宝阁 “古室” 中翻出的老旧法器 —— 炉身造型奇特,“身似熊,鼻似象,眼似犀,尾似牛,足似虎”,以肚为炉,燃香后能从口中吐出轻烟。因长期受姑苏蓝氏灵气滋养,它逐渐有了灵性,却无杀气戾气,看上去更像个 “好玩儿的小玩意儿”,也正因这份 “无害感”,魏无羡和蓝忘机才未设防,最终触发了它的特殊能力。
香炉的神奇之处在于燃香后能将人拉入 “真情实景的梦境”,进入者会成为梦境的一部分,甚至变回对应时期的模样。在番外中,它一共制造了两个关键梦境,精准补全了 “忘羡” 感情线的关键拼图:
魏无羡的 “田园梦”:梦中他与蓝忘机归隐山林,过着 “你织布来我种地,你挑水来我浇园” 的生活 —— 这正是魏无羡历经血雨腥风后,内心最渴望的平静与相守,暴露了他 “看似跳脱,实则向往安稳” 的柔软底色;
蓝忘机的 “少年梦”:梦中回到十五岁藏书阁时光,少年蓝忘机竟主动解下象征姑苏蓝氏 “雅正约束” 的抹额,绑住了魏无羡的手。这个细节直接戳破了蓝忘机的 “隐忍深情”—— 原来早在听学时期,他对魏无羡的情愫就已萌生,只是被家规和心性压抑在心底。
香炉篇的梦境不仅是 “撒糖”,更补全了主线剧情的 “留白”:比如梦中重现蓝忘机向蓝曦臣说 “要养兔子” 的画面,呼应了主线中静室里的兔子来源;魏无羡变回前世模样的设定,也让两人有机会 “以最初的模样” 直面未说出口的心意。可以说,没有这只香炉,“忘羡” 感情中那些 “未曾言说的过往”,就很难如此直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香炉的意义远不止 “造梦道具”,它更是作者精心设计的 “情感载体”,每一缕烟都藏着传统文化与角色心境的呼应:
作者墨香铜臭选用 “香炉” 绝非偶然,而是借用了古代诗词中 “香” 与 “相” 的谐音梗 ——“香” 的意象天然与 “相思” 绑定。就像唐代李商隐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的诗句,香炉燃尽的香灰,恰如蓝忘机十六年问灵等待的 “一寸寸相思”。在魏无羡身死的十六年里,蓝忘机常于静室焚香,袅袅香烟既是他 “问灵无应” 的陪伴,也是他无法言说的思念载体,而香炉篇的梦境,恰似这份 “相思” 终于有了 “回应”。
香炉的梦境从不是 “凭空虚构”,而是 “内心真实渴望的投射”:
蓝忘机的梦境全是 “过去的遗憾”—— 藏书阁的隐忍、未说出口的牵挂、没能护住的人,这些在现实中无法弥补的缺憾,都在香炉梦境中得到了 “二次演绎”,让他有机会直面少年时的心动;
魏无羡的梦境则是 “未来的期许”—— 经历过叛出云梦、血洗不夜天的颠沛,他对 “归隐田园” 的向往,本质是对 “与蓝忘机安稳相守” 的渴望,这份渴望藏在嬉笑怒骂背后,直到香炉造梦才彻底暴露。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在《鸳鸯香炉》中写道:“鸳鸯香炉是一种未名的爱,不用声名,千万种爱都升自胸腹中柔柔升起的一缕烟”。这恰好精准概括了 “忘羡” 的感情状态 —— 蓝忘机的爱 “雅正隐忍”,从不说出口却用十六年等待证明;魏无羡的爱 “热烈藏拙”,直到重逢才敢流露真心。而香炉的烟雾,就像这份 “无需言说的爱”,看得见、摸得着,却又温柔得不必张扬。
随着作品的传播,“香炉” 早已跳出剧情,成为《魔道祖师》粉丝圈的 “专属暗号”,衍生出多种自带 “懂的都懂” 属性的用法:
对粉丝而言,“香炉篇” 几乎等同于 “忘羡高甜合集” 的代名词。提到它,立刻会联想到 “藏书阁抹额名场面”“田园归隐日常”“蓝忘机酒后念名字” 等细节 —— 比如梦中蓝忘机红着眼眶抓着魏无羡手腕,睫毛颤抖的模样;魏无羡那句憋了十六年的 “对不起,我食言了”,这些画面让粉丝直呼 “糖分超标”,也让 “香炉” 成了 “找糖” 的关键词。
因番外中部分情节隐晦且充满暗示性,“香炉” 逐渐衍生出粉丝圈 “心照不宣的梗”。比如结合 “避尘剑柄” 的设定,粉丝会用 “香炉”“避尘” 等词汇进行趣味联想,这些联想虽未明说,却成了区分 “新粉” 和 “老粉” 的小暗号 —— 就像有粉丝调侃 “看过香炉篇的都懂,魏无羡是真的深不可测”,一句话就能引发同好的会心一笑。
在社交平台上,“香炉” 常被用作 “检验道友纯度” 的 “试纸”。比如新粉问 “香炉是什么”,老粉会回复 “去补番外,看完你就懂了”;或是在讨论 “忘羡感情线” 时,用 “香炉篇才是关键” 来强调其重要性。甚至有粉丝创作同人漫画、文字,以 “香炉梦境” 为蓝本延伸剧情,让 “香炉” 成为粉丝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