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切片不是可怕的 “手术”,而是肠镜检查中针对可疑病变的常规诊断操作,核心目的是判断肠道内的异常组织(如息肉、溃疡、可疑肿块)是良性还是恶性,为后续治疗提供精准依据。下面结合所有高频疑问,用通俗语言拆解清楚。
医生在肠镜检查过程中,用专用小器械从肠道内的可疑组织(如息肉、黏膜粗糙处、溃疡边缘)上取一小块样本(通常只有几毫米,类似芝麻大小),经过固定、脱水、包埋后,切成比头发丝还薄的薄片(即 “切片”),再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最终给出病理诊断。
简单说,肠镜是 “看到肠道里有问题”,而切片是 “搞清楚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性质”—— 比如是普通炎症、良性息肉,还是需要警惕的癌前病变或癌症。
“活检” 就是 “活体组织检查”,强调 “从活着的肠道黏膜上取样本”。比如肠镜发现结肠上有一个 1 厘米的息肉,医生会用活检钳取一小块息肉组织做切片,判断息肉是良性的炎性息肉,还是有癌变风险的腺瘤性息肉。
肠镜小切片:就是 “取的样本体积小、切片薄” 的通俗说法,因为肠道组织样本本身就很小(避免损伤肠道),切片后才能在显微镜下清晰观察,不用担心里 “小” 就不准确。
肠镜病理切片:指 “经过病理处理后的切片”,是正式的医学术语。病理医生通过分析这份切片,给出的 “病理报告” 是诊断的 “金标准”,比单纯的肠镜肉眼观察更准确。
肠镜玻璃切片 / 肠镜玻璃切片子:肠道组织样本经过处理后,会被贴在玻璃片上进行染色(比如 HE 染色),方便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 —— 这片贴有组织的玻璃片,就是 “玻璃切片”,是病理检查的核心载体,报告出来后会存档。
肠镜快速石蜡切片检查:常规病理切片(石蜡切片)需要 3-5 天出结果,但如果肠镜中发现疑似恶性的紧急情况(如肿块看起来像癌症),会用 “快速石蜡切片” 技术:样本处理时间缩短到数小时内,快速给出初步诊断,方便医生判断是否需要当场扩大治疗(如直接在肠镜下切除更大范围组织)或转外科手术。
肠镜切片阳性:是 “切片中发现了异常”—— 具体异常要结合报告细节:
若写 “息肉阳性(腺瘤性息肉)”:说明息肉是腺瘤性(有癌变风险,不是良性炎症息肉),需要根据大小、形态决定是否切除或定期复查;
若写 “癌细胞阳性”:才是确诊恶性病变(如肠癌),需要进一步做 CT、手术等后续治疗;
简单说:“阳性”= 有问题,需重视;“阴性”= 未发现异常,相对放心。
肠镜切片 PAS 阴性:PAS 是一种特殊染色方法(过碘酸 - 雪夫染色),主要用于检测肠道黏膜是否有糖原异常、真菌感染或某些特殊病变(如克罗恩病、淋巴瘤)。“PAS 阴性” 说明 “未检测到这些异常”,是好结果,排除了这类特定疾病的可能。
肠镜切片活检 LN:LN 是 “淋巴结(Lymph Node)” 的缩写,通常出现在 “肠癌手术切除后的病理报告” 中(少部分肠镜切片会涉及淋巴结样本),指 “检查切片中的淋巴结是否有癌细胞转移”—— 若写 “LN 阴性”,说明癌细胞没转移到淋巴结,预后较好;若 “LN 阳性”,说明癌细胞已转移到淋巴结,需要后续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
为什么医生会建议肠镜切片?有风险吗?
1. 这些情况,医生大概率会建议切片:
肠镜发现息肉(无论大小,尤其是直径>0.5 厘米、形态不规则的);
肠道黏膜有溃疡、糜烂、出血点,或黏膜颜色异常(如发白、发红、粗糙);
摸到可疑肿块,或患者有便血、腹痛、体重骤降等症状,高度怀疑肠道病变。
2. 肠镜切片的风险极低,不用怕:
创伤小:取样本的器械很精细,创口只有针尖大小,检查后可能有轻微腹胀、少量便血(1-2 天内消失);
无疼痛:肠镜检查时会打麻药(无痛肠镜),切片过程中患者完全没感觉;
并发症少:极少数人可能出现肠道穿孔、感染,但正规医院操作下发生率极低,医生会提前评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