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上的白色菱形标志,官方名称为“人行横道预告标志”,属于道路交通标线中的 “警告标线” 类别,依据《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标准设置。它的核心作用是提前告知驾驶员前方即将到达人行横道,提醒驾驶员减速慢行,注意观察路面行人,确保行人安全过街。
简单来说,这个菱形标志就像 “人行横道的提前闹钟”—— 当你开车看到地面上的菱形标志时,就意味着前方 30-50 米(具体距离因道路限速不同略有差异,通常城市主干道为 50 米,小区支路为 30 米)会出现人行横道(斑马线),需要提前做好减速准备,避免因未及时减速而与横穿马路的行人发生碰撞。
菱形标志的设置有明确的规范,并非随意画在路面上,主要集中在以下场景,驾驶员看到时需格外注意:
(一)无红绿灯控制的人行横道前
这是菱形标志最核心的设置场景。在没有交通信号灯的路段,若路面规划有人行横道(斑马线),会在距离人行横道 30-50 米的位置,在车道中央或靠近车道边缘的位置画菱形标志。例如小区门口、学校周边的支路,或城市次干道上的人行横道前,都大概率会看到这个标志,目的是弥补 “无红绿灯指引” 的不足,提前提醒驾驶员注意行人。
(二)红绿灯控制的人行横道前(辅助提醒)
部分有红绿灯的路口,若人行横道距离路口较远(如大型十字路口,人行横道在停止线前方 10 米以上),也会在停止线与人行横道之间设置菱形标志,进一步强化 “前方有人行横道” 的提醒。尤其在早晚高峰视线较差时,菱形标志能帮助驾驶员提前预判,避免因专注看红绿灯而忽略路面行人。
(三)视线受阻的路段(如弯道、坡道后)
在弯道出口、坡道顶部等视线受阻的位置,若前方有人行横道,会提前设置菱形标志。比如山区道路的坡道顶端,驾驶员下坡后视线才能看到前方路面,此时提前 50 米设置菱形标志,能让驾驶员在下坡过程中就做好减速准备,避免因视线盲区未发现行人而引发事故。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车辆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看到菱形标志后,需立即松开油门,轻踩刹车,将车速降至适合的范围 —— 城市主干道通常需降至 30km/h 以下,小区支路、学校周边需降至 20km/h 以下,确保遇到行人时能及时停车。
若未减速,一旦被电子监控抓拍(部分路段的菱形标志区域会配套测速设备),或因未减速引发事故,驾驶员需承担主要责任,还可能面临罚款、记分(通常记 3 分,罚款 200 元)的处罚。
减速的同时,需左右观察路面情况,尤其注意人行横道附近是否有行人准备横穿马路,或非机动车(如电动车)抢行。很多事故的发生,并非驾驶员未看到人行横道,而是看到菱形标志后未观察,等到靠近人行横道才发现行人,此时已来不及减速。
看到菱形标志后,直至通过人行横道,都应避免在该区域内超车。因为超车过程中车辆会偏离原车道,可能遮挡视线,且车速变化较大,更容易与突然出现的行人或非机动车发生碰撞。若确实需要超车,需在看到菱形标志前完成超车动作,或通过人行横道后再超车。
很多驾驶员会将菱形标志与其他路面标线混淆,导致误判,下面就区分几个易混淆的标线:
(一)菱形标志 vs 减速让行线(倒三角形)
减速让行线是倒三角形的白色标线(通常配合 “减速让行” 标志使用),设置在路口或出入口,要求驾驶员 “必须停车瞭望,确认安全后再通行”;而菱形标志是正菱形,仅为 “预告提醒”,不强制停车,只需减速。简单说:倒三角形是 “必须停”,菱形是 “提前慢”。
(二)菱形标志 vs 车道导向箭头
车道导向箭头是指示车辆行驶方向的标线(如左转箭头、直行箭头),颜色为白色或黄色,形状为箭头;而菱形标志无方向指引,仅为警告提示,二者功能完全不同,一个是 “指路”,一个是 “预警”。
(三)菱形标志 vs 禁止停车线(黄色实线)
禁止停车线是黄色实线,画在道路边缘,代表 “此处禁止停车”;菱形标志是白色,画在车道中间或靠近中间位置,与 “停车” 无关,仅提醒人行横道,二者颜色、位置、功能均无关联。
除了常规的 “人行横道预告”,少数特殊场景下的菱形标志可能有额外含义,但需结合周边环境判断,并非通用标准:
(一)学校区域的菱形标志:可能配合 “注意儿童” 标志
在学校门口附近的道路上,菱形标志可能会与 “注意儿童” 警告标志(黄底黑图的儿童图案)配合使用,此时菱形标志除了预告人行横道,还额外提醒 “前方有儿童出没,需进一步减速”,车速通常需降至 15-20km/h。
(二)施工路段的菱形标志:临时预告 “前方施工区域”
部分施工路段会临时设置黄色菱形标志(常规为白色),配合 “道路施工” 标志使用,此时菱形标志的作用是 “预告前方施工区域”,提醒驾驶员提前减速避让施工人员和设备。这种临时标志会在施工结束后清除,与常规白色菱形标志区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