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作业” 是在基础学习内容之外,为了帮助学习者拓宽知识范围、提升能力、深化理解而设计的作业形式,核心是 “超越基础,向外延伸”。它区别于 “基础作业”(如背诵课文、计算练习题)—— 基础作业侧重 “巩固课堂所学核心知识点”,而拓展作业侧重 “在基础之上,学更多、学更深、用更活”。
比如,学习了 “圆的面积公式” 后,基础作业可能是 “计算 3 个不同半径的圆的面积”;而拓展作业可能是 “调查生活中用到圆的物品,测量其半径并计算面积,分析为什么这些物品要设计成圆形”。前者是 “练公式”,后者是 “用公式 + 联系生活”,这就是拓展作业的核心价值:让学习从 “课本内” 延伸到 “课本外”,从 “会做题” 升级到 “会应用”。
无论是小学生的 “词语拓展”,还是中学生的 “实践拓展”,本质都是通过作业引导学习者跳出单一知识点,从更广、更深的角度理解和运用知识。
1. 素质拓展作业是什么意思?
“素质拓展作业” 聚焦 “综合素质提升”,指的是不局限于学科知识,而是围绕品德、能力、兴趣、社会适应等综合素质设计的拓展作业,核心是 “培养全面发展的能力,而非单纯的知识记忆”。
这类作业通常与生活、社会、实践结合紧密,常见形式有:
品德与社会类:如 “周末帮父母做 3 件家务,记录过程和感受”“采访社区志愿者,写一篇关于‘奉献’的短文”;
兴趣与特长类:如 “学习一首古诗,用绘画或书法形式展现诗的意境”“学唱一首英文歌,理解歌词含义并分享给同学”;
能力培养类:如 “组织一次家庭小聚会,负责策划流程和准备物品”“用废旧材料制作手工,说明制作思路和用途”。
素质拓展作业的关键是 “跳出课本,关注人本身的成长”,比如通过家务劳动培养责任感,通过手工制作提升动手能力,这些都是学科作业难以覆盖的素质培养。
2. 拓展实践作业是什么意思?
“拓展实践作业” 的核心是 “实践”,指的是需要通过动手操作、实地参与、亲身体验才能完成的拓展作业,强调 “做中学”,区别于 “书面拓展作业”(如写读后感、做知识梳理)。
这类作业的重点是 “让知识落地,在实践中验证和运用”,常见例子有:
科学学科:学习 “植物生长” 后,拓展实践作业可能是 “亲手种植一盆植物,记录 1 个月的生长过程(浇水、施肥、高度变化),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语文学科:学习 “新闻报道” 后,拓展实践作业可能是 “采访身边的一位榜样人物,撰写一篇简短的新闻稿,并尝试向班级同学‘播报’”;
数学学科:学习 “统计” 后,拓展实践作业可能是 “调查班级同学的兴趣爱好,用表格或统计图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背后的结论(如‘喜欢运动的同学占比 60%’)”。
拓展实践作业的价值在于,让学习者不再 “死记硬背”,而是通过亲手做、亲身经历,真正理解知识的用途,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拓展迁移作业是什么意思?
“拓展迁移作业” 的核心是 “迁移”,指的是引导学习者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迁移到新的场景、新的问题中去运用的拓展作业,考验的是 “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简单说就是 “举一反三”。
这类作业的设计逻辑是 “学一个,会一类”,比如:
语文学科:学习了 “比喻句” 的写法后,基础作业是 “仿写 2 个比喻句”;拓展迁移作业可能是 “从‘春天’‘友情’‘书本’三个主题中选一个,用比喻句写一段文字,说明你为什么这样比喻”(将 “比喻句” 的方法迁移到不同主题的写作中);
数学学科:学习了 “长方形面积计算” 后,基础作业是 “计算给定长方形的面积”;拓展迁移作业可能是 “测量家里的书桌桌面,计算面积,再思考‘如果给桌面铺一块桌布,桌布的面积至少要多大’”(将 “面积计算” 迁移到生活中的 “实际需求” 场景);
英语学科:学习了 “一般现在时” 后,基础作业是 “用一般现在时写 3 个句子”;拓展迁移作业可能是 “用一般现在时介绍自己的日常作息,再尝试介绍家人的日常作息”(将语法知识迁移到不同人物的表达中)。
拓展迁移作业能帮学习者摆脱 “知识点孤立记忆” 的困境,学会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是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
4. 基础拓展作业是什么意思?
“基础拓展作业” 是 “基础” 与 “拓展” 的结合,指的是在巩固基础知识点的前提下,进行轻度拓展的作业,难度介于 “基础作业” 和 “深度拓展作业” 之间,适合刚学完新知识、需要循序渐进提升的学习者。
它的特点是 “不脱离核心知识点,但比基础作业多一点延伸”,比如:
语文学科:学习了生字 “‘花’” 后,基础作业是 “写 10 遍‘花’字,组 2 个词”;基础拓展作业可能是 “组 3 个词,并用其中 1 个词写一句完整的话”(在 “组词” 基础上,延伸到 “造句”,但不脱离 “花” 这个核心生字);
数学学科:学习了 “10 以内加减法” 后,基础作业是 “计算 10 道加减法算式”;基础拓展作业可能是 “根据‘5+3=8’,编一个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如‘妈妈买了 5 个苹果,爸爸又买了 3 个,一共有 8 个苹果’)”(在 “计算” 基础上,延伸到 “情境应用”,但仍围绕 10 以内加减法)。
基础拓展作业的作用是 “帮学习者夯实基础的同时,轻轻迈出‘拓展’的第一步”,避免因拓展难度过高而失去信心。
5. 应用拓展作业是什么意思?
“应用拓展作业” 的核心是 “应用”,指的是明确要求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具体问题中,解决真实需求的拓展作业,比 “拓展实践作业” 更强调 “问题解决” 的目标。
这类作业通常有一个 “实际任务”,学习者需要通过运用知识来完成任务,比如:
数学学科:学习了 “百分数” 后,应用拓展作业可能是 “陪家长去超市购物,记录 3 件商品的原价和折扣(如‘八折’),计算出折后价格,并对比哪个商品的折扣力度最大”(用 “百分数” 知识解决 “购物省钱” 的实际问题);
科学学科:学习了 “电路” 后,应用拓展作业可能是 “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材料,设计一个‘简易手电筒’,并说明电路连接的原理”(用 “电路” 知识解决 “照明” 的实际需求);
英语学科:学习了 “购物相关词汇” 后,应用拓展作业可能是 “模拟‘超市购物’场景,用英语编写一段与店员的对话(如‘How much is this book? I want to buy it.’)”(用英语知识解决 “购物交流” 的实际问题)。
应用拓展作业的核心是 “知识有用”,让学习者明白 “学了能用上”,从而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实用性。
1. 数学拓展作业 / 语文作业拓展是什么意思?
这是 “拓展作业” 在具体学科中的应用,核心是 “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学科相关的知识或能力拓展”,让拓展不脱离学科核心,又能深化学科学习。
(1)数学拓展作业
指围绕数学知识(如概念、公式、方法)设计的拓展作业,侧重 “数学思维、逻辑推理、实际应用” 的提升,常见形式有:
思维拓展:如学习 “三角形内角和” 后,拓展作业是 “探究‘四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并说明你是怎么推导的”(从 “三角形” 延伸到 “四边形”,培养推理能力);
实际应用:如学习 “比例尺” 后,拓展作业是 “用比例尺画出自己房间的平面图,标注出家具的位置和实际尺寸”(用 “比例尺” 知识解决 “绘图” 问题);
趣味拓展:如 “收集 3 个生活中的数学谜题(如‘鸡兔同笼’类问题),尝试解答并分享给同学”(提升数学兴趣和解题能力)。
(2)语文作业拓展
指围绕语文知识(如字词、阅读、写作、文化)设计的拓展作业,侧重 “语言积累、阅读理解、表达能力、文化感知” 的提升,常见形式有:
字词拓展:如学习了 “‘看’” 的近义词后,拓展作业是 “收集 10 个表示‘看’的词语(如‘眺望’‘凝视’‘俯视’),并分别用它们写一句话,说明不同词语的用法区别”;
阅读拓展:如学习了一篇记叙文后,拓展作业是 “阅读一篇同主题的散文,对比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不同(如‘记叙文更注重故事性,散文更注重情感表达’)”;
文化拓展:如学习了 “春节” 相关的课文后,拓展作业是 “调查家乡春节的 3 个传统习俗,记录习俗的由来和现在的庆祝方式”(结合语文学习,了解传统文化)。
2. 作业拓展练习 / 作业词语拓展是什么意思?
这是 “拓展作业” 在具体形式上的体现,核心是 “通过特定形式,实现知识或能力的拓展”,形式更具体,目标更明确。
(1)作业拓展练习
指 “以‘练习’为形式的拓展作业”,通常是在基础练习题之后,增加难度稍高、形式更灵活的练习,侧重 “巩固基础 + 提升能力”,比如:
数学:基础练习是 “计算小数加减法”,拓展练习是 “解决‘小数加减法’相关的应用题(如‘妈妈带了 50 元,买了 2.5 元的铅笔和 18.8 元的笔记本,还剩多少钱’)”;
英语:基础练习是 “默写英语单词”,拓展练习是 “用默写的单词编写一段简短的英语对话”。
拓展练习的关键是 “从‘死练’到‘活练’”,让练习不再是机械重复,而是能力提升。
(2)作业词语拓展
特指 “围绕‘词语’进行的拓展作业”,是语文学习中常见的形式,侧重 “词语积累、词义理解、词语运用” 的提升,常见形式有:
近义词 / 反义词拓展:如学习了 “‘美丽’” 后,拓展作业是 “写出‘美丽’的 5 个近义词和 3 个反义词,并用‘美丽’和它的一个近义词分别造句,说明用法差异”;
词语分类拓展:如学习了 “动物类词语” 后,拓展作业是 “将学过的动物词语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分类,每类至少写 5 个,并选一个类别写一段介绍”;
成语拓展:如学习了 “‘守株待兔’” 后,拓展作业是 “了解‘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再找一个类似的‘寓言类成语’,分享它的故事和寓意”。
3. 网络拓展作业 / 自己拓展作业是什么意思?
这是 “拓展作业” 在 “完成方式” 上的差异,核心是 “借助不同工具或自主发起,完成拓展学习”。
(1)网络拓展作业
指 “借助网络资源完成的拓展作业”,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资源丰富性,拓宽学习范围,常见形式有:
资料查询:如学习 “恐龙” 后,拓展作业是 “通过网络查询一种你感兴趣的恐龙,收集它的生活年代、外形特点、饮食习惯,整理成一份小资料”;
线上互动:如学习 “英语听力” 后,拓展作业是 “在英语学习 APP 上听一段适合自己水平的英语短文,记录关键信息,并完成 APP 上的配套练习”;
视频学习:如学习 “手工制作” 后,拓展作业是 “观看网络上的手工教程,跟着视频做一个手工,并拍摄成品照片分享”。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拓展作业需在家长或老师指导下进行,避免接触不良信息,控制使用网络的时间。
(2)自己拓展作业
指 “由学习者自主发起、自主设计的拓展作业”,核心是 “主动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拓展内容”,体现 “学习的自主性”,比如:
学生自己对 “天文学” 感兴趣,在学完 “地球和月亮” 后,主动查阅资料,整理 “太阳系八大行星” 的信息,这就是 “自己拓展作业”;
学生觉得自己的 “作文开头” 写得不好,主动找不同类型的作文,总结 3 种常用的开头写法,并尝试用这些写法写 3 个作文开头,也是 “自己拓展作业”。
“自己拓展作业” 的关键是 “主动”,能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是学习能力成熟的重要体现。
4. 形式拓展作业是什么意思?
“形式拓展作业” 侧重 “作业形式的创新”,指的是不局限于传统的 “书面写”“口头背”,而是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完成的拓展作业,核心是 “用不同形式展现学习成果,提升学习兴趣”。
常见的形式拓展作业有:
绘画形式:如学习 “古诗” 后,用绘画展现诗的意境(如用画 “柳树、小船、江水” 展现 “春风又绿江南岸”);
表演形式:如学习 “寓言故事” 后,和同学组队,将寓言故事改编成小短剧,进行表演;
手工形式:如学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 后,用卡纸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模型,并标注棱长、表面积;
视频形式:如学习 “环境保护” 相关内容后,拍摄一段 “身边的环保行为” 小视频,配上自己的解说,分享环保的重要性。
形式拓展作业的优势是 “有趣、直观”,能让不爱写书面作业的学习者也主动参与,同时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拓展作业的核心:拓展作业目标是什么意思?
“拓展作业目标” 指的是 “设计和完成拓展作业时,希望达成的具体效果”,是拓展作业的 “方向”,避免拓展 “无目的、无重点”。不同类型的拓展作业,目标不同,但核心目标通常包括以下 3 类:
知识目标:拓宽知识范围,深化知识理解 —— 比如通过 “数学拓展作业”,从 “三角形” 知识延伸到 “四边形” 知识,让知识更系统;
能力目标:提升学习能力,如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 —— 比如通过 “拓展实践作业”,提升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兴趣与素养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综合素质 —— 比如通过 “素质拓展作业”,让学习者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培养责任感、创造力等素养。
比如,“语文词语拓展作业” 的目标可能是:知识目标(积累更多近义词、反义词)、能力目标(学会正确运用不同词语)、兴趣目标(提升对词语学习的兴趣)。明确目标后,拓展作业的设计和完成才更有针对性,效果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