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档立卡” 全称为 “建立档案、精准立卡”,是中国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阶段,针对低收入人口(尤其是农村贫困人口)实施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核心制度,旨在通过建立动态管理的信息档案,确保帮扶资源精准对接困难群众需求,防止返贫致贫,实现稳定增收。
一、核心目标:精准识别与动态管理
建档立卡的核心是解决 “帮谁、怎么帮、帮得怎么样” 的问题,主要目标包括:
精准识别对象:通过严格标准和程序,筛选出真正需要帮扶的低收入群体(如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避免 “漏评”“错评”。
动态跟踪管理:对已纳入档案的家庭,实时监测其收入、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情况,一旦出现返贫或致贫风险,及时介入帮扶;若家庭条件稳定达标,则按程序退出,确保资源不浪费。
靶向落实政策:以档案信息为依据,为不同困难家庭匹配针对性帮扶措施(如产业扶持、就业培训、医疗救助、教育补贴等),避免 “大水漫灌” 式帮扶。
二、主要覆盖对象(以农村为主,部分延伸至城镇)
建档立卡对象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根据家庭实际困难情况动态调整,核心覆盖三类人群(“三类监测对象”):
类别 定义与特征
脱贫不稳定户 已脱贫但收入较低(如低于当地脱贫线 1.5 倍)、或因疾病 / 灾害 / 失业等存在返贫风险的家庭。
边缘易致贫户 未脱贫(或非脱贫户)但收入接近脱贫线、或因突发困难(如大病、意外)可能陷入贫困的家庭。
突发严重困难户 因重大疾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产业失败等突发情况,导致家庭收入骤降、支出骤增,生活陷入严重困难的家庭(无论是否为脱贫户)。
此外,早期建档立卡还包括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020 年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转为对 “三类监测对象” 的动态监测)。
三、识别与建档流程:“入户调查 + 多级审核”,确保公平透明
建档立卡需经过严格的程序,避免主观随意性,核心流程可概括为 “四步走”:
农户申请 / 村社排查
困难家庭可主动向村委会提出申请;
村委会也会通过入户走访、群众评议等方式,排查辖区内可能存在困难的家庭,初步筛选出疑似对象。
入户核实与信息采集
乡镇(街道)干部、驻村工作队或村干部组成核查组,上门核实申请家庭的实际情况(包括收入、财产、劳动力、困难原因等),并填写《建档立卡入户调查表》,采集关键信息(如身份证号、家庭人口、收入来源、住房安全等级等)。
民主评议与公示
村委会组织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等召开民主评议会,对核查通过的对象进行评议,判断是否符合纳入条件;
评议结果在村内公示(通常不少于 7 天),接受群众监督,若有异议需重新核查。
审核备案与录入系统
公示无异议后,由乡镇(街道)审核,再报县级乡村振兴部门(原扶贫部门)审批;
审批通过后,将家庭信息录入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信息系统(原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生成唯一的 “建档立卡档案”,纳入帮扶范围。
四、档案包含的核心信息(精准画像)
建档立卡档案是困难家庭的 “精准画像”,信息涵盖多个维度,为帮扶提供依据:
家庭基本信息:户主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人口数、户籍地址、联系方式等;
收入与就业信息:家庭年总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人均收入、劳动力数量、就业状态(是否失业、是否有技能培训需求);
困难原因:致贫 / 返贫风险的具体原因(如大病、残疾、教育支出高、自然灾害、产业亏损等);
保障与帮扶信息:是否享受低保、医保、养老保险、危房改造、产业补贴、就业帮扶等政策,以及已落实的帮扶措施和效果;
动态更新记录:每次监测的收入变化、困难缓解情况、帮扶措施调整等,确保档案信息与家庭实际情况一致。
五、关键管理规则:“动态进出”,避免 “一建了之”
建档立卡不是 “终身制”,而是遵循 “有进有出、动态调整” 的原则,确保资源精准对接:
“进”:发现新增困难家庭(如突发大病、自然灾害导致生活困难),经排查、审核后,及时纳入档案,启动帮扶;
“出”:已建档家庭若收入稳定超过当地监测线、困难问题解决(如大病治愈、就业稳定、债务还清),经核查、公示后,按程序退出档案,停止专项帮扶(但仍可享受普惠性政策,如医保、义务教育等);
“防”:对已退出的家庭,继续跟踪监测 6-12 个月,防止因突发情况再次返贫;若再次出现风险,可重新纳入建档立卡范围。
六、建档立卡的作用(对困难家庭的实际意义)
纳入建档立卡后,困难家庭可获得 “一户一策” 的针对性帮扶,核心权益包括:
经济支持:如产业帮扶资金(种植养殖补贴、小额信贷贴息)、就业补贴(交通补贴、公益性岗位安置)、临时救助金等;
民生保障:优先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范围;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如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报销比例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提供助学金;
基础改善:住房不安全的家庭可申请危房改造补贴;饮水困难的可纳入安全饮水工程;
能力提升:免费参加技能培训(如家政、电商、种植养殖技术),对接就业岗位;对有创业意愿的家庭提供创业指导和政策支持。
七、当前阶段的定位(2020 年后:从 “脱贫攻坚” 到 “防止返贫”)
2020 年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建档立卡制度的核心功能从 “识别贫困人口、推动脱贫” 转为 “监测返贫致贫风险、巩固脱贫成果”:
原 “建档立卡贫困户” 全部脱贫,档案信息转为历史数据;
现行建档立卡主要针对 “三类监测对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重点是 “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防止规模性返贫,为乡村振兴衔接提供支撑。
如果需要了解某地具体的建档立卡申请条件、流程,或查询自身 / 他人是否纳入档案,可咨询当地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大厅、村委会(居委会),或通过 “国家乡村振兴局” 官网、当地政务 APP 查询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