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档立卡户” 是我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建立的一项重要帮扶制度,全称为 “建档立卡贫困户”,指的是经过精准识别程序,被纳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管理,持有《扶贫手册》的贫困家庭。其核心目的是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确保贫困家庭得到针对性扶持,最终实现脱贫。
建档立卡户的核心要素
精准识别标准:
以 “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为基本标准,结合家庭年收入、财产状况、劳动力情况等综合判定,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应识尽识。
建档立卡流程:
通常经过 “农户申请、村民代表评议、村委会审核公示、乡镇复核公示、县级审定公告” 等环节,全程公开透明,接受监督,避免 “错评、漏评、错退”。
帮扶政策:
建档立卡户可享受一系列针对性扶持政策,包括但不限于:
产业帮扶:提供产业发展资金、技术指导、产销对接等,帮助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
就业帮扶:开展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岗位、设置公益性岗位等,促进劳动力就业增收。
教育帮扶: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提供生活补助,高中及大学阶段提供助学金、助学贷款等。
健康帮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体系,减轻医疗负担。
住房安全保障:通过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解决住房安全问题。
金融帮扶:提供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发展生产。
动态管理:
建档立卡户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实行动态调整。对已经脱贫的家庭,经过评估后按程序退出,不再享受扶贫政策;对因灾、因病等返贫或新致贫的家庭,及时纳入帮扶范围,确保 “应扶尽扶”。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我国已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建档立卡户的帮扶工作逐步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防止返贫,持续提升脱贫家庭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