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 出自唐代惠能的《菩提偈》。全句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其蕴含着深刻的佛教哲理,以下是具体介绍:
词语释义:“菩提” 在佛教里象征觉悟、智慧,菩提树因释迦牟尼树下悟道而被视作圣树。但惠能打破常规认知,直言菩提并非具体、有形的树木,否定世人将智慧具象化、物质化的做法。此处 “树” 象征大众传统观念里实体化的觉悟,惠能指明真正的觉悟超脱了这般有形束缚。
句子含义:这句诗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强调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它否定了人们对事物的固有认知和执着,引导人们摆脱对外在形式的执着,去探寻内心真正的本质与真谛。
此偈见于敦煌写本《坛经》。当时禅宗五祖弘忍欲择衣钵传人,命弟子作偈,神秀率先题壁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尽显渐悟理念。而惠能则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回应,弘忍认定惠能悟境更高,遂将禅宗衣钵传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