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夫子庙,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历史渊源
东晋时期:夫子庙始建于东晋咸康三年(337 年),当时根据王导提议 “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当年只有学宫,并未建孔庙。
北宋时期:北宋景祐元年(1034 年),孔庙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因祭奉孔夫子,故又称夫子庙。在学宫的前面建孔庙,目的是在于希望士子遵循先圣先贤之道,接受封建教化。
南宋时期:南宋建炎年间遭兵火焚毁,绍兴九年(1139 年)又重建,称建康府学。
元明清时期:元朝时期,改为集庆路学;明初为国子学,将上元、江宁两县学并入,后为应天府学;清朝时期,将府学迁至城北明国子监旧址,将夫子庙原府学故地改为江宁、上元两县县学;清朝咸丰年间再次毁于兵火,同治八年(1869 年)重建。
近现代以来: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抗日战争时被日军焚毁而严重损毁。1984 年,市、区人民政府经有关专家科学论证和规划,拨专款进行精心维修和复建,1985 年,修复夫子庙古建筑群,周围建筑也都改建成明清风格。
建筑布局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前设照壁、棂星门和东西牌坊形成庙前广场,棂星门前设半圆形水池 “泮池”。夫子庙的大照壁位于秦淮河南岸,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 年),全长 110 米,为中国照壁之最。庙门前有 “天下文枢” 柏木牌坊,后面为 “棂星门”。入棂星门,东西两侧各有持敬门,中间为大成门,下阶为丹墀,正中是 “大成殿”,殿内正中供奉 “大成至圣先师孔之位”。
学宫:是古代学子学习的场所,位于孔庙之后,与孔庙融为一体。主要建筑有明德堂、尊经阁等。明德堂相传匾额为南宋文天祥楷书,后由曾国藩改为篆书,堂后为尊经阁,原为教谕讲课讲堂,楼上藏有大量儒教典籍的刻板和诸多圣贤画像。
贡院:始建于宋乾道四年(1168 年),是当时建康府、县学考试的场所。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集乡试、会试于此,明成祖永乐年间在此重新兴建,贡院始具规模。清承明制,道光年间曾重新修建,同治时又重扩建,考棚号舍有 2 万余间,居中国各省之冠。
文化特色
儒家文化:作为祭祀孔子的庙宇,夫子庙承载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是弘扬儒家思想、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大成殿内的《孔子圣迹图》壁画,以连环画形式展现孔子生平,为全国孔庙之最。
民俗文化:秦淮灯会是夫子庙地区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自 1985 年恢复以来,已发展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灯会之一,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夫子庙灯火辉煌,游人如织。此外,这里还经常举办其他民俗活动,如传统的戏曲表演、民间手工艺展示等。
商业文化:夫子庙周边形成了繁华的商业街区,有众多的商铺、小吃店、茶馆与酒楼等,供应各种传统食品和风味小吃,如盐水鸭、鸭血粉丝汤、桂花糖芋苗等,同时还有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和旅游纪念品可供游客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