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切片就是 “医生观察细胞的‘放大镜’”,是判断疾病良恶性、明确病因的 “金标准”,比如判断一颗痣是良性色素痣还是恶性黑色素瘤,靠的就是病理切片;判断肺部结节是炎症还是癌症,最终也需依赖病理切片。
病理切片的制作需要 10 + 步骤,其中 “烤片、封片” 是关键环节,“贴纸” 是辅助标识,这些操作直接影响诊断准确性:
病理切片烤片:
组织样本切成薄片后,会贴在玻璃片上,但此时切片与玻璃片结合不牢固,“烤片” 就是将贴好切片的玻璃片放入 60℃-70℃的烤箱中烘烤 15-30 分钟,让切片与玻璃片紧密粘连,避免后续染色、观察时切片脱落,相当于给切片 “固定位置”。
病理切片封片:
切片染色后,需要用 “封片剂”(一种透明胶水)和盖玻片将切片封存起来,一方面防止切片被污染、氧化,另一方面让细胞形态更清晰(封片剂有 refractive index,能提升显微镜下的观察效果),封片后的病理切片可长期保存(数年甚至数十年),方便后续复查或会诊。
病理切片贴纸:
指贴在病理切片玻璃片或切片盒上的 “标识标签”,上面会标注患者姓名、病历号、取样部位、切片编号、制作日期等信息,避免不同患者的切片混淆 —— 比如患者做了 “痣病理切片”,贴纸上会写 “张三,病历号 12345,左脸颊痣,切片 1/3”,方便病理医生查找、诊断,也便于医院归档管理。
病理切片诊断指病理医生通过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结合患者病史、其他检查(如 CT、B 超),给出的 “疾病诊断结论”,是病理切片的 “最终目的”。比如 “胸部病理切片诊断为肺腺癌”,说明通过胸部组织切片,确诊患者患肺癌(类型为腺癌);“痣病理切片诊断为良性交界痣”,说明痣是良性,无需进一步治疗。
“HE” 是 “苏木精 - 伊红(Hematoxylin-Eosin)” 的缩写,是病理切片最常用的染色方法,“HE 病理切片” 就是用 HE 染料染色后的切片 —— 苏木精能让细胞核染成蓝色,伊红能让细胞质、细胞膜染成粉红色,通过颜色对比,病理医生能清晰区分细胞结构(如正常细胞 vs 癌细胞,细胞核大小、形态差异一目了然),90% 以上的病理诊断都依赖 HE 切片。
宫颈病理切片三级:指 “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3 级”(重度癌前病变,之前聊过),进展为宫颈癌的风险高,需手术干预;
肿瘤病理切片三级:指 “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三级”(低分化),说明癌细胞形态与正常细胞差异大,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比如胃癌三级,比胃癌一级的恶性程度更高)。
具体含义需看病理报告中 “三级” 对应的病变类型,不能一概而论。
针对 “疑似恶性的皮肤痣”(如痣快速变大、颜色不均、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医生切除痣后取组织做病理切片,判断痣是良性(如色素痣、交界痣)还是恶性(如黑色素瘤)—— 这是排查皮肤癌的关键,很多早期黑色素瘤就是通过痣病理切片发现的。
孕妇病理切片指孕妇在孕期因特殊疾病(如孕期发现宫颈病变、卵巢囊肿、皮肤肿块)做的病理切片,取样和制作流程与普通患者一致,但会优先选择对胎儿安全的取样方式(如宫颈活检、皮肤浅表活检,避免侵入性强的手术),比如孕妇孕期发现宫颈 HPV 阳性且 TCT 异常,会做 “宫颈病理切片”,判断是否有癌前病变,再决定孕期治疗方案(如是否推迟到产后手术)。
胸部病理切片:
针对胸部病变(如肺部结节、乳腺肿块、纵隔肿瘤)的病理切片,取样部位不同,目的不同:
肺部病理切片:取肺部组织(如穿刺活检、手术切除),排查肺癌、肺结核、炎症等;
乳腺病理切片:取乳腺肿块组织,判断是乳腺增生、纤维瘤还是乳腺癌;
纵隔病理切片:取纵隔(两肺之间的区域)肿瘤组织,排查淋巴瘤、胸腺瘤等。
病理切片粘连指制作过程中,两张切片粘在一起,或切片与玻璃片粘连不牢固(烤片不充分),导致病理医生无法观察,这种情况需要重新制作切片 —— 粘连多因操作不当(如烤片温度不够、切片水分未擦干),正规医院病理科会严格把控流程,发生率极低。
病理切片 h/k/as/us/ppll是病理报告中的 “缩写术语”,需结合具体病变部位和上下文判断,常见含义如下:
H:多为 “High(高)” 的缩写,如 “HPV H” 指高危型 HPV 感染,“High-grade” 指高级别病变(如 CIN2/CIN3);
K:多为 “Keratin(角蛋白)” 的缩写,是一种细胞标志物,用于判断肿瘤来源(如角蛋白阳性,提示肿瘤可能来自上皮组织,如肺癌、乳腺癌);
AS:多为 “Atypical Squamous Cells(非典型鳞状细胞)” 的缩写,常见于宫颈病理切片,提示宫颈细胞有轻微异常,但未达到癌前病变标准,需进一步复查;
US:多为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意义不明确)” 的缩写,如 “ASC-US” 指 “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确”,是宫颈 TCT 报告中的常见表述,需结合 HPV 结果判断是否做病理切片;
PPLL:多为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外周 T 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 的缩写,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瘤类型,若病理切片报告中出现 “PPLL”,说明确诊该类型淋巴瘤,需进一步制定化疗方案。
若报告中出现这些缩写,建议直接咨询主治医生,结合自身病情解读,避免自行判断误解。
“单切” 是病理科的 “个性化切片需求”,指针对某一份组织样本,只制作 “1 张病理切片”(常规情况下,一份样本会制作 3-5 张切片,用于染色、备份或会诊),通常适用于 “样本量极少” 的情况 —— 比如患者做 “细针穿刺活检”,仅获取少量细胞或组织,无法制作多张切片,只能 “单切” 1 张用于诊断,这种情况下,病理医生会格外小心观察,确保不遗漏关键信息。
有效期:病理切片若保存得当(避光、防潮、常温),可长期有效(10 年以上),很多医院会将病理切片归档保存,方便患者后续复查(如癌症患者术后 5 年复查,医生可对比初诊时的切片,判断病情是否复发);
患者是否需要保存:通常不需要患者自行保存,医院会统一归档管理,若患者需要转院会诊,可凭病历资料向医院申请 “借片”,会诊后归还即可,避免自行保存导致切片损坏或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