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内销售就是让专属销售人员(叫 “定格业代”)在自己的 “格子” 里深耕:从终端铺货、库存管理到客情维护,全流程负责该区域的销售推进。打个比方,传统销售是 “撒网捕鱼”,定格内销售则是 “按格子养鱼”,每个格子的情况都清清爽爽,不会漏管也不会重复投入。
定格内销售不是简单的 “划地盘”,而是一套环环相扣的精细化运作体系,以青岛啤酒的实践为例,核心分 3 步走:
1. 科学 “定格”:把市场拆成 “可落地的小目标”
拆分不是乱划,要满足两个关键原则:
终端密度合理:每个定格的终端数量(如餐饮、商超)要适配销售人员的精力,比如 1 个定格含 30-150 家终端,避免太多管不过来,太少又浪费人力;
地理距离相近:定格内的终端尽量集中在相邻路段,方便后续规划拜访路线,减少销售人员的奔波时间。
举个例子:某片区有 300 家餐饮终端,就会拆成 2 个定格,每个定格覆盖 150 家左右,且都集中在两条相邻的美食街,避免跨区域奔波。
2. 路线规划:给 “定格业代” 画好 “高效作战图”
定格确定后,下一步是规划 “日线”—— 也就是销售人员每天的拜访路线。规则很明确:
每条路线覆盖不少于 30 家终端,一个定格最多不超过 6 条路线;
按 “就近无遗漏” 原则,比如沿着街道两侧交叉拜访,确保不会漏掉任何一家终端。
这样一来,定格业代每天不用想 “今天去哪”,按路线走就能高效完成铺货、理货、库存检查等工作,避免瞎跑浪费时间。
3. 终端攻坚:在 “格子里” 做深做透每一个触点
这是定格内销售的核心价值,业代的工作围绕终端全场景展开,目标是 “掌控每一个销售触点”:
基础动作:每天更新《终端信息表》,记录铺货率、库存数量、竞品动态,确保 “每个终端卖什么、缺什么” 都心中有数;
核心目标:提升 “生动化陈列”(比如啤酒在吧台的摆放位置)、维护客情(和老板建立稳定关系)、保障安全库存,从 “有没有货卖” 到 “卖得好不好” 全负责;
信息反馈:终端发现的新需求(比如顾客想要小瓶装啤酒)、竞品新动作(比如对手搞买赠活动),能第一时间传回公司,快速调整策略。
相比传统 “粗放式销售”,定格内销售的优势直击行业痛点,尤其适合快消、零售等依赖终端的行业:
1. 成本更低:避免 “重复投入 + 资源浪费”
传统模式下,多个销售可能跑同一片区,导致人力、物料重复投入;定格内销售 “一人一格”,责任明确,差旅、物料成本能省 30% 以上。比如青岛啤酒通过定格管理,山东大区的市场费用占比同比下降 15%,但终端覆盖率反而提升了 22%。
2. 执行力更强:从 “喊口号” 到 “抓落地”
定格把大目标拆成 “每个格子的小目标”,比如 “本月 A 定格铺货率提升 10%”“B 定格库存周转加快 5 天”,业绩考核能精准到 “人 + 格”,避免 “销售目标完不成,不知道问题在哪” 的尴尬。
3. 反应更快:终端问题 “当天发现当天解决”
定格业代每天泡在自己的 “格子里”,终端缺货、陈列被挤占等问题能及时处理,不用等总部层层审批。有数据显示,采用定格模式的企业,终端问题响应速度平均提升 60%,客户满意度提高 40%。
虽然 “定格内销售” 因青岛啤酒等快消企业被熟知,但本质是 “区域精细化管理思维”,现在已经延伸到更多领域:
零售行业:连锁超市按 “社区片区” 定格,每个定格配专属导购,负责周边 3 个小区的社群运营 + 到店转化;
酒水行业:白酒品牌按 “餐饮类型” 定格(比如 “高端餐厅定格”“夜市大排档定格”),针对性推不同价位产品;
日用品行业:洗衣液品牌按 “城乡差异” 定格,农村定格侧重铺货率,城市定格侧重高端产品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