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束皮毛是什么意思

今天是2025年10月31日共有4人阅读

闭束皮毛是 “人体的皮肤和毛发处于被关闭、被束缚的状态,无法正常透气或发挥其原本的生理功能”。比如我们常说 “冬天穿太多,衣服不透气,感觉皮毛都被闭束住了,浑身不舒服”,这里就是用通俗的说法描述 “皮肤被衣物包裹束缚,无法正常呼吸、排汗” 的状态,是对身体感受的直观表达。

中医认为,“皮毛” 与人体的 “肺” 密切相关(《黄帝内经》中提到 “肺主皮毛”),它的核心作用有两个:

屏障作用:像 “保护罩” 一样,阻挡外界的风寒、风热、湿气等 “邪气” 进入人体,避免生病;

排泄与透气作用:通过皮肤的毛孔(中医称为 “腠理”)排出体内的汗液和多余热量,同时也能让身体正常 “透气”,维持内外平衡。

简单说,中医里的 “皮毛” 是人体 “内外沟通的通道” 和 “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它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身体是否健康。

中医 “皮毛闭束”:指 “皮毛的生理功能被阻断,失去正常作用”

基于 “肺主皮毛” 的理论,中医里的 “皮毛闭束”,本质是“皮毛的屏障功能、排泄透气功能被阻断,毛孔(腠理)闭合不通,导致身体内外的气机、津液无法正常交换,邪气容易滞留体内,正气无法正常布散”的病理状态。

简单理解就是:身体的 “第一道防线”(皮毛)被 “堵住” 了,外界的邪气进得来、排不出,体内的汗液、热气也排不出去,就像家里的窗户和门都被关上,空气不流通,容易滋生问题一样。

中医认为,“皮毛闭束” 大多是人体受到外界 “邪气” 侵袭导致的,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风寒邪气侵袭:比如冬天受凉、淋了冷水、长时间待在寒冷环境中,风寒邪气会 “收引”(中医里 “收引” 指 “收缩、牵引”)人体的毛孔,让毛孔闭合不通,导致皮毛闭束。这就像冬天冷的时候,人会不自觉地缩成一团,毛孔也会 “收缩关闭” 一样;

湿气困阻:长期待在潮湿环境(比如南方的梅雨季节)、吃太多生冷油腻食物,会导致体内湿气过重,湿气会 “黏滞”(中医里 “黏滞” 指 “黏腻、阻滞”)在皮毛之间,堵塞毛孔,让皮毛无法正常透气排汗,形成闭束。就像皮肤表面裹了一层湿抹布,又闷又不透气。

当身体处于 “皮毛闭束” 状态时,会通过一些明显的症状表现出来,大家可以对照判断:

发热无汗:最常见的症状,因为毛孔闭合,体内的热量排不出去,所以会发烧,但无论怎么热,都不出汗(比如风寒感冒初期,发烧但没汗,就是典型的皮毛闭束表现);

身体发紧、酸痛:毛孔闭合,气血运行不畅,身体会感觉 “紧绷绷” 的,尤其是脖子、肩膀、后背,可能会有酸痛感,就像被绳子捆住一样;

皮肤干燥、瘙痒:皮毛闭束,皮肤无法正常排泄津液,会变得干燥,严重时会出现瘙痒(比如秋冬季节,天气寒冷干燥,毛孔闭合,很多人会觉得皮肤干痒,其实就是轻度的皮毛闭束表现);

咳嗽、鼻塞:因为 “肺主皮毛”,皮毛闭束会影响肺的功能,导致肺气不通,进而出现咳嗽、鼻塞等症状(比如风寒感冒时,除了发烧无汗,还会鼻塞、咳嗽,就是皮毛闭束影响到肺的表现)。

中医调理 “皮毛闭束”,关键是 “恢复皮毛的正常功能”,让毛孔重新通畅,内外气机正常交换,常用的方法有两种(需根据具体成因和体质调整,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温散风寒,打开毛孔:如果是风寒导致的皮毛闭束(比如风寒感冒),常用 “发汗” 的方法,比如喝一碗生姜红糖水、煮点葱白粥,通过温热的食物让身体微微出汗,帮助毛孔打开,排出风寒邪气,缓解闭束;

祛湿通络,疏通皮毛:如果是湿气困阻导致的皮毛闭束(比如身体发沉、皮肤黏腻无汗),则需要 “祛湿”,比如用茯苓、薏米煮水喝,或通过适度运动(如快走、瑜伽)让身体微微出汗,帮助湿气排出,疏通皮毛。

同时,中医也建议:日常避免长时间待在寒冷潮湿环境中,少穿不透气的紧身衣物,适当运动促进排汗,都能预防 “皮毛闭束” 的发生。

闭束皮毛的分词解释

拼音:bì

关;合:~门。~目养神。把嘴~上。堵塞不通:~气...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shù

捆绑;系(jì):~缚。腰~皮带。量词。用于捆起...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pí

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牛~。荞麦~。碰掉了一块~。...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máo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羊~。鸡~。枇杷树叶子上有许多...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