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种植是什么意思

今天是2025年09月18日共有2人阅读

立体种植(又称立体农业、空间种植),是指通过利用土地、光照、水域等资源的 “垂直空间” 或 “多层结构”,搭配种植不同类型的作物(或种养结合),实现 “一亩地当多亩用”,提升产量、资源利用率的种植模式。

简单说:传统种植是 “平面种,一行只种一种作物”,立体种植是 “分层种,比如地上种玉米、地下种土豆,或大棚里架三层种生菜”—— 核心不是 “种什么”,而是 “怎么用空间”,比如高低作物搭配、水上水下结合、室内多层架种植,都属于立体种植。

1. 农田立体种植:“高低搭、长短配”,平地也能分层种

什么是农田立体种植? 指在普通农田(平地)里,通过 “高杆作物 + 矮杆作物”“生长期长 + 生长期短” 的搭配,利用垂直空间提升产量,适合粮食、蔬菜混种。

经典实例:

玉米套种大豆:玉米是高杆作物(1.5-2 米),大豆是矮杆作物(0.5 米左右),玉米种在垄上,大豆种在垄间 —— 玉米利用上层光照,大豆利用下层散射光,同时大豆根瘤菌能给玉米供氮,互相促进,一亩地能收玉米 + 大豆,比单种一种多赚 30%;

小麦套种西瓜 + 棉花:小麦(冬播夏收,生长期长)种在畦里,西瓜(春播夏收,生长期短)种在畦边,棉花(春播秋收)等西瓜收完后补种 —— 前期小麦和西瓜错开生长,后期小麦收了种棉花,一年种 3 种作物,土地不闲置。

核心优势:适合平原农田,不用额外搭设施,成本低、易操作。

2. 果园立体种植:“果树下不闲着”,耐阴作物来搭配

什么是果园立体种植? 指在果园里,利用 “果树(上层)+ 耐阴作物(下层)” 的空间分层,让果树下的土地不浪费,适合苹果、梨、桃、柑橘等果园。

经典实例:

苹果园套种菠菜 + 柴胡:苹果树高 2-3 米,上层光照足;下层种耐阴的菠菜(秋冬种,收完卖叶菜)、柴胡(中药材,耐阴耐旱,生长期 2-3 年)—— 菠菜当年能赚钱,柴胡长期收益,果树不影响,一亩果园多赚 2000-3000 元;

柑橘园套种生姜 + 草莓:柑橘树(常绿,下层散射光多)下,春季种生姜(喜阴,怕暴晒),冬季种草莓(耐阴,冬季上市价高)—— 生姜 6-7 月收,草莓 12-2 月收,错季上市,收益翻倍。

核心优势:不影响果树产量,还能 “以短养长”(短期收蔬菜 / 药材,长期收水果)。

3. 大棚立体种植:“架多层、控环境”,反季节也高产

什么是大棚立体种植? 指在温室大棚里,通过搭建 “多层种植架”,利用大棚的封闭环境(控温、控湿),实现 “垂直多层种植”,适合蔬菜、草莓、食用菌等。

经典实例:

大棚多层种生菜:搭 3-4 层钢结构种植架,每层装营养液管道(无土栽培),种生菜 —— 上层温度稍高,下层温度稍低,生菜 20-25 天收一茬,多层种植比平面种产量翻 3 倍,且不用土,少病虫害;

大棚草莓 + 食用菌立体种:上层架种草莓(喜光,需要光照),下层架种香菇 / 平菇(喜阴,不用光照)—— 草莓叶片遮挡阳光,正好给食用菌创造阴凉环境,大棚空间利用率从 100% 提升到 200%。

核心优势:不受季节限制,多层种植产量高,适合城市周边 “菜篮子” 基地。

4. 海洋立体种植:“水上种、水下养”,海陆空结合

什么是海洋立体种植? 指在沿海海域,利用 “海面(种植)+ 水下(养殖)” 的空间,实现 “种植 + 养殖” 结合,也叫 “海洋农牧化”,适合沿海地区。

经典实例:

海面种海带 + 水下养扇贝:海面上用浮筏种海带(藻类,需要光照,吸收海水里的养分),水下吊养扇贝(滤食性贝类,吃海水里的浮游生物)—— 海带净化海水,扇贝粪便给海带当肥料,互相不争夺资源,一亩海域能收海带 + 扇贝,收益比单种海带高 50%;

滩涂种芦苇 + 水下养青蟹:沿海滩涂种芦苇(耐盐碱,固土护滩),滩涂水下养青蟹(喜钻洞,吃小生物)—— 芦苇给青蟹提供隐蔽环境,青蟹粪便给芦苇施肥,生态又高效。

核心优势:利用海洋资源,种养结合不污染,适合沿海农户增收。

5. 山区立体种植:“按海拔种,顺坡来”,山地不浪费

什么是山区立体种植? 指在山区,根据 “海拔高度不同(温度、光照不同)”,分层种植适合的作物,也叫 “山地立体农业”,适合丘陵、山区。

经典实例:

南方山区立体种植:山脚(海拔 200 米以下,温暖湿润)种水稻、蔬菜;山腰(海拔 200-800 米,光照适中)种柑橘、茶叶;山顶(海拔 800 米以上,温度低、光照强)种核桃、板栗(耐旱耐寒)—— 按海拔分层,每种作物都长在最适合的环境里,山地利用率从 50% 提升到 80%;

北方山区立体种植:山脚种玉米、土豆;山腰种苹果、梨;山顶种沙棘、苜蓿(耐旱,固土防沙)—— 既保证粮食产量,又有水果和饲料收益,还能防止水土流失。

核心优势:适应山区地形,不破坏生态,还能兼顾粮食和经济作物。

6. 专项作物立体种植:萝卜 / 茭白 / 中药 / 棉田,怎么种?

萝卜立体种植:大棚里搭 2-3 层种植架,种樱桃萝卜(小萝卜,生长期短),每层控温 15-20℃,比平面种产量翻 2 倍,适合城市近郊卖新鲜萝卜;

茭白立体种植:茭白田(水生)里套养泥鳅 / 黄鳝 —— 茭白长在水面上,泥鳅在水下吃害虫和杂草,泥鳅粪便给茭白当肥料,茭白更嫩,还能多收泥鳅,一亩田多赚 1500 元;

中药立体种植:杜仲林(高大乔木)下种天麻(喜阴,寄生在杜仲根上),或金银花(藤本)爬在杜仲树上 —— 杜仲是中药材,天麻 / 金银花也是高价药材,多层收益,不浪费空间;

棉田立体种植:棉花(高杆,春播秋收)套种西瓜(矮杆,春播夏收)—— 西瓜 5-6 月收,棉花 9-10 月收,西瓜收完后棉花正好进入旺长期,一亩地收棉花 + 西瓜,比单种棉花多赚 40%。

弊端、材料、标识,这些 “坑” 要注意

1. 立体种植弊端 / 缺点:不是 “万能模式”,这 4 点要规避

技术要求高:比如大棚多层种植需要控温、控湿、配营养液,农户没经验容易种死;果园套种需要选 “不抢养分” 的作物,比如桃树不能套种玉米(玉米耗肥多,会让桃树缺肥);

前期投入大:大棚立体种植要搭钢架、装灌溉设备,一亩投入比平面种高 5000-10000 元;海洋立体种植要做浮筏、买苗种,前期成本高,小农户难承担;

病虫害易传播:多层种植密度高,比如大棚种生菜,一旦上层生蚜虫,很快会传到下层,需要更频繁的病虫害防治;

作物竞争风险:若搭配不当,比如高杆作物太密,会遮挡矮杆作物的光照,导致矮杆作物减产(比如玉米套种大豆,玉米行距太近,大豆会越长越弱)。

2. 立体种植材料:就是 “搭架子、搞设施” 的物资,分 3 类

什么是立体种植材料? 指立体种植中用来搭建结构、辅助种植的物资,核心分 3 类:

支撑材料:大棚用的钢结构架、竹竿架,果园套种用的遮阳网(给耐阴作物挡光),海洋种植用的浮筏(泡沫浮球 + 绳索);

种植材料:无土栽培用的营养液、种植托盘(塑料盘),山地种植用的梯田埂(石头、水泥),水下养殖用的网箱;

辅助材料:灌溉用的滴灌管、喷灌头,病虫害防治用的粘虫板、诱虫灯,这些材料能提高立体种植的管理效率。

选购提醒:支撑材料要选耐用的(比如大棚钢架选热镀锌的,防生锈),种植材料要选环保的(比如营养液选有机的,避免污染)。

3. 立体种植标识:“指示牌 + 说明”,告诉别人怎么种、种什么

什么是立体种植标识? 指在立体种植区域设置的 “指示标志”,方便管理和参观,常见 2 类:

区域标识:比如大棚外的牌子,写 “大棚多层生菜立体种植区”,标注种植面积、品种、采收时间;果园里的牌子,写 “苹果 + 柴胡套种区,禁止喷洒高毒农药”;

技术标识:比如种植架上的小牌子,写 “上层:生菜(营养液浓度 1.2%),下层:草莓(温度保持 18-22℃)”,方便农户按标识管理,避免操作失误。

作用:既方便自己管理,也方便别人学习(比如合作社、参观人员),还能体现种植的规范性。

立体种植高效的核心:记住 “3 个匹配”,避免盲目跟风

想搞立体种植不踩坑,关键要做到 “3 个匹配”:

作物匹配:高杆配矮杆、喜光配耐阴、耗肥少配耗肥多(比如玉米配大豆,大豆固氮给玉米);

场景匹配:平原农田搞 “套种”,大棚搞 “多层”,山区搞 “按海拔种”,海洋搞 “种养结合”,不强行在不合适的场景搞立体种植(比如干旱山区不搞大棚多层种生菜,缺水难管理);

能力匹配:新手先从简单的套种开始(比如玉米套大豆),有经验再搞复杂的大棚多层种植,不盲目投入高成本项目。

总结:立体种植的核心 ——“因地制宜,不贪多”

其实立体种植不是 “越复杂越好”,而是 “越适合越好”:农户可以从简单的 “套种” 入手,比如自家田里种玉米时套点大豆,先练手;合作社或企业可以搞大棚多层、海洋种养,规模化赚钱。

立体种植的分词解释

拼音:lì

站1:~正。肃~。坐~不安。使竖立;使物件的上端...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tǐ tī

[tǐ]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zhǒng zhòng chóng

[zhǒng]物种的简称:小麦是单子叶植物禾...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zhí

栽种:种~。培~。移~。~树。~皮。断肢再~。树...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