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朗台是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人物形象
外貌:脸上布满细小麻点,鼻子又长又尖,头发稀疏,呈黄中带灰的颜色,脑门上密布皱纹。一年四季穿着一双呢袜和一条栗壳色的粗呢短裤,一年只理两次发,一副手套要戴一年零八个月才更换。
性格
贪婪吝啬:对金钱有着强烈的渴望和占有欲,为省钱,家里整年不买蔬菜和肉,楼梯坏了也不修理,妻子生病不愿花钱请医生,甚至临终前还惦记着黄金。
精明世故:作为商人,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增加财富,懂得在商战中运用法律和市场规则谋利,常能以低价购买到有价值的物品。
专制独断:在家中拥有绝对权威,不允许家人挑战他的决定,将家人当作实现经济目标的工具,严格控制家中开销,女儿欧也妮的零用钱也极少。
缺乏情感:对家人缺乏真正感情,只关心自己的财产,女儿将积蓄送给夏尔,他大发雷霆并将女儿监禁起来,对生病的妻子也漠不关心。
固执保守: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生活方式和思想保守,商业投资也倾向于保守的实物资产,如土地和贵金属,坚决反对女儿与夏尔的爱情。
虚伪做作:表面上是虔诚教徒,参加教会活动,遵守宗教仪式,还会做一些看似慈善的事,但这些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社会形象和名声地位。
角色经历
发家致富:原本是索漠城的富裕箍桶匠,通过与富裕木板商之女结婚,利用共和政府拍卖教会产业的机会,低价购入索漠顶尖葡萄园、老修道院等,实现财富急剧增长。后被任命为索漠专区行政委员会成员,拿破仑时代还荣任市长,在职期间为自己地产谋利,铺设优质公路,享受极低税负,成为城中首富。
对待家人:把女儿欧也妮当作诱饵,引诱求婚男子以从中牟利,不顾女儿幸福。欧也妮将积蓄金币送给堂弟夏尔后,他大发雷霆,监禁女儿,导致妻子病重,妻子去世后,又逼迫女儿放弃遗产继承权,将全部家产据为己有。
临终时刻:临死前瘫痪了,但对黄金的爱好有增无减,经常让女儿把金路易拿出来放在桌面盯着,甚至在咽气时还试图抢走神甫手中的镀金十字架,最终留下 1700 万法郎离世。
角色影响
文学意义:葛朗台是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巴尔扎克通过对他的刻画,生动地展现了吝啬鬼的典型特征,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塑造同类文学形象提供了范例。
社会批判:作者借助葛朗台家族的家庭悲剧故事,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揭露了金钱对人们灵魂的腐蚀和摧残,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让读者深刻认识到金钱至上观念对人性的扭曲和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