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城拔寨” 是一个极具气势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在竞争、斗争或行动中势如破竹、攻克难关的强劲态势。
含义解析
“摧城”:指摧毁敌方的城池,打破坚固的防御工事;
“拔寨”:指攻克敌方的营寨,拔掉对方的据点。
两者结合,原指在军事作战中攻克敌方的重要防御设施,后被广泛引申为在各种领域中突破阻碍、拿下关键目标,展现出强大的冲击力和战斗力。
核心意象与适用场景
这个成语的核心是 “突破与攻克”,充满力量感和决定性,适用场景广泛:
军事与竞技领域:
军事上:形容军队战斗力强悍,连续攻克敌方城池和营寨,如 “这支精锐部队摧城拔寨,迅速推进到敌军腹地”。
体育竞技中:常用来形容球队或选手在比赛中强势取胜,连续击败对手,例如 “这支球队在本赛季摧城拔寨,一路晋级总决赛”。
事业与竞争场景:
商业竞争中:形容企业凭借实力抢占市场、击败对手,如 “该品牌凭借创新技术,在行业内摧城拔寨,迅速成为领军者”。
个人奋斗中: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达成关键目标,例如 “他在创业路上摧城拔寨,攻克了资金、技术、市场等多个难关”。
成语的情感色彩与表达效果
“摧城拔寨” 带有强烈的积极色彩,强调 “主动出击、势不可挡” 的力量,比单纯的 “成功” 更具画面感和冲击力。它不仅体现了结果的胜利,更突出了过程中突破障碍的决心和能力,因此常被用于激励或赞扬,展现一种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气势。
近义词
势如破竹、所向披靡、长驱直入、锐不可当
这些成语都强调强大的冲击力和必胜的态势,但 “摧城拔寨” 更具体地指向对 “关键据点” 的攻克,画面感更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