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是心脏超声检查中常见的术语,指左心室在舒张期(心脏放松、血液流入心室的阶段)接受血液的能力下降,即左心室 “松弛” 和 “充盈” 血液的功能变弱。这是心脏功能异常的一种表现,可能与生理老化相关,也可能提示潜在的心脏疾病。以下从核心含义、成因、症状及应对方式详细说明:
一、核心含义:左心室的 “舒张” 是什么?
心脏的泵血过程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
收缩期:左心室收缩,将血液泵入主动脉,输送到全身;
舒张期:左心室放松,接收从肺部回流的血液(通过左心房进入左心室),为下一次收缩储备血液。
“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意味着:左心室在舒张期无法充分放松、扩张,导致血液难以顺畅流入心室,心室充盈的血液量可能减少。长期如此,可能增加心脏负担,影响全身血液循环。
二、常见成因
生理性老化:最常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尤其 50 岁以上),心肌组织逐渐纤维化、弹性下降,左心室的松弛能力自然减弱,类似皮肤随年龄老化失去弹性,属于 “退行性改变”,通常无明显症状。
病理性因素:由疾病导致的心肌结构或功能异常,包括: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使心脏压力负荷增加,心肌增厚(左心室肥厚),进而影响舒张功能;
冠心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会损害舒张功能;
糖尿病、肥胖:可能导致心肌代谢异常,影响心室松弛;
心肌病:如肥厚型心肌病,心肌本身增厚、僵硬,直接导致舒张功能下降;
其他:如心力衰竭早期(舒张性心衰)、心律失常等。
三、可能的症状
早期或轻度减退:多数人无明显症状,仅在心脏超声检查时发现。
中重度减退:可能出现与心功能下降相关的表现,如:
活动后气短、乏力(因心脏接收血液不足,全身供血供氧受限);
胸闷、心慌(尤其在劳累或情绪激动后);
夜间平卧时呼吸困难(需垫高枕头才能缓解,即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提示肺部可能因血液回流不畅而出现淤血。
四、临床意义与应对方式
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一种功能状态的描述,其临床意义需结合年龄、症状、其他检查(如血压、心电图、心肌酶等)综合判断:
1. 生理性减退(无基础疾病)
若仅超声提示轻度减退,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且无任何症状,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如每年一次心脏超声)即可。
建议: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低盐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延缓心脏老化。
2. 病理性减退(有基础疾病或症状)
需针对病因治疗,例如:
高血压患者:严格控制血压(遵医嘱用降压药),减轻心脏负荷;
冠心病患者:改善心肌供血(如服用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
糖尿病 / 肥胖者:控制血糖、减重,改善代谢状态。
若已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如气短、水肿),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β 受体阻滞剂(改善心肌松弛)等药物。
总结
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是左心室 “放松能力” 下降的表现,可能是年龄增长的正常现象,也可能是疾病的早期信号。发现这一结果后不必过度焦虑,但需结合自身健康状况咨询医生,明确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或干预,关键是控制基础疾病、维护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