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胆囊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5年07月04日 15:12 | 作者:汉服造型师汉荟荟 | 阅读量:13

“餐后胆囊” 是医学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 等)中对胆囊状态的一种描述,指的是进食后胆囊的生理变化状态。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肝脏分泌的胆汁,在空腹时,胆囊会处于充盈状态(胆汁储存较多,胆囊体积较大、壁较薄);而进食后,尤其是摄入脂肪类食物时,人体会分泌 “缩胆囊素”,刺激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肠道以帮助消化脂肪,此时胆囊会因排空胆汁而体积缩小、壁相对增厚,这种状态就被称为 “餐后胆囊”。

在影像学检查中,“餐后胆囊” 通常提示受检者在检查前有进食行为,可能会对胆囊的观察产生一定影响(比如难以清晰判断胆囊内是否有结石、息肉等病变)。因此,临床上做胆囊超声检查时,一般会要求患者空腹 8 小时以上,以避免 “餐后胆囊” 状态干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检查报告中提到 “餐后胆囊”,通常无需担心其本身是疾病状态,更多是提示检查时胆囊处于收缩排空的生理状态,医生可能会建议在空腹状态下重新检查,以更清晰地评估胆囊情况。

餐后胆囊的分词解释

拼音:cān

吃(饭):聚~。野~。饭食:午~。西~。...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hòu

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门。村前村~。...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dǎn

胆囊的通称。(~儿)胆量:~怯。~大心细。~小如...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náng nāng

[náng]1.袋子:布~。...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