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5年04月23日 10:04 | 作者:汉服造型师汉荟荟 | 阅读量:11

肌肉注射是一种将药物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的给药方式。以下是具体介绍:

原理

肌肉组织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药物注入肌肉后,会通过肌肉内的毛细血管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发挥药效。与口服给药相比,肌肉注射能使药物更快地进入血液,起效相对较快;与静脉注射相比,它又相对安全,操作也较为简便。

常用部位

臀大肌:是最常用的肌肉注射部位之一。此处肌肉厚实,能容纳较多药物,且远离大血管和神经,相对比较安全。注射时,一般选择外上象限,可避免损伤坐骨神经。

三角肌:位于肩部,适用于药量较少的注射。三角肌位置表浅,易于定位和操作,但因其肌肉体积相对较小,药物吸收面积也较小,所以一般不用于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股外侧肌:在大腿外侧,该部位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区域较广,可供多次注射,尤其适用于儿童。

操作方法

首先,患者需采取适当的体位,如侧卧位、俯卧位或坐位,以放松注射部位的肌肉。

然后,医护人员会对注射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待酒精或碘伏挥发干燥后,手持注射器,以适当的角度(一般为 90 度)迅速将针头刺入肌肉内。

回抽注射器活塞,观察有无回血。若没有回血,说明针头位置正确,可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将药物注入肌肉组织。

注射完毕后,迅速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球按压注射部位片刻,以防止出血和药物渗出。

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细菌感染,确保注射部位和注射器的清洁无菌。

选择合适的针头和注射器:根据药物的性质、剂量以及患者的年龄、体重、肌肉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型号的针头和注射器。一般来说,儿童或体型较瘦的患者,宜选用较细的针头;而对于成人或肌肉发达的患者,可使用稍粗的针头,以保证药物能够顺利注入肌肉。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如果同时注射多种药物,要注意药物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观察患者反应:在注射过程中及注射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无疼痛、头晕、心慌、皮疹等不适症状。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肌肉注射的分词解释

拼音:jī

肌肉,人体和动物体的一种组织。由许多肌纤维集合而成。分横纹肌、平滑肌...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ròu

人和动物体内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韧的物质。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zhù

灌入:~入。~射。(精神、力量)集中:~视。~意...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shè yè yì

[shè]泛指用压力、推力或弹力迅速送出枪炮...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