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不从心是什么意思

今天是2025年09月03日共有18人阅读

“力不从心” 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核心含义是 “内心想做某件事,但身体或能力、条件等无法跟上,导致难以实现目标”,常用来形容主观意愿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出无奈、吃力的状态。

一、基本解析

字面拆解:“力” 指实际能力、体力或客观条件;“从” 是 “顺从、满足”;“心” 指内心的想法、意愿或目标。合起来即 “能力无法满足内心的想法”。

情感色彩:中性偏消极,通常带有遗憾、无奈的情绪,不包含贬义,更多是对自身或客观限制的客观描述。

常见搭配:常与 “感到”“觉得”“不免” 等词搭配,如 “面对复杂的任务,他感到力不从心”;也可用于否定语境,如 “只要提前准备,就不会力不从心”。

二、适用场景

“力不从心” 的使用范围很广,可覆盖生活、工作、情感等多个领域,核心是 “意愿与能力 / 条件不匹配”,常见场景包括:

体力层面:因身体状态不佳,无法完成需要体力的事。

例:“年轻时他能轻松搬起重物,现在年纪大了,搬个箱子都觉得力不从心。”

能力层面:因专业技能、经验不足,难以应对任务或挑战。

例:“刚接手新项目时,他对复杂的流程不熟悉,一度感到力不从心,后来通过学习才慢慢上手。”

精力 / 时间层面:因事务繁杂、精力有限,无法兼顾多个目标。

例:“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兼顾工作,她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对部分工作难免力不从心。”

客观条件层面:因资源(如资金、工具、支持)不足,无法实现想法。

例:“他想创业做环保项目,但缺乏启动资金,再好的计划也显得力不从心。”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理解近反义词能更精准地使用该词,避免混淆:

类别 词语 差异说明

近义词 心有余而力不足 与 “力不从心” 含义几乎完全一致,更口语化,强调 “心里有想法但能力不够” 的对比。

无能为力 更侧重 “完全没有能力做到”,程度比 “力不从心” 重(“力不从心” 可能仍有部分能力,只是不够)。

力不能及 更书面化,侧重 “能力达不到目标”,较少强调 “内心意愿”,更侧重客观能力限制。

反义词 得心应手 指 “能力与任务匹配,做起来很顺利、熟练”,与 “力不从心” 形成直接对比。

游刃有余 强调 “能力远超任务需求,应对时轻松自如”,程度比 “得心应手” 更进一层。

力所能及 指 “能力范围内可以做到”,侧重 “能实现”,无 “无奈感”,是 “力不从心” 的反面状态。

四、使用注意

避免与 “无能为力” 混淆:“力不从心” 隐含 “有一定意愿或基础,但不够”,而 “无能为力” 是 “完全做不到”,比如 “孩子生病时,他想立刻回家却买不到票,感到力不从心”(有意愿但缺条件),若说 “孩子重病需要手术,他没钱只能无能为力”(完全无解决能力),二者语境不同。

不用于形容 “无意愿做某事”:比如 “他不想帮忙,故意说力不从心”,这种用法不准确 ——“力不从心” 的核心是 “想做但做不到”,而非 “不想做”。

总之,“力不从心” 是对 “主观意愿与客观限制矛盾” 的精准表达,日常交流、书面写作中都很常用,只要抓住 “想做却做不到” 的核心,就能准确使用。

力不从心的分词解释

拼音:lì

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力有三个要素...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bù fǒu

[bù]表示疑问、未定。同「否」。...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cóng

跟随。跟从、随从依顺。从命、服从、言听计从...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xīn

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