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保” 是保险行业的核心风控环节,全称 “保险核保”,指保险公司在收到投保人的投保申请后,通过审核投保信息、评估保险标的(如人身健康、财产状况)的风险等级,最终决定是否承保、以何种条件(如保费、保额、免责条款)承保的专业过程。
简单来说,核保的本质是保险公司对 “要不要保、怎么保” 的风险筛选与定价决策,既是保护保险公司避免过度承担风险的 “防火墙”,也能通过合理评估确保不同风险水平的客户获得公平的保险方案。
一、核保的核心目标:平衡 “风险” 与 “公平”
核保的核心目的可拆解为三点,最终实现保险公司与投保人的双向合理匹配:
控制风险:排查高风险投保行为(如带病投保、隐瞒财产隐患),避免保险公司因承保过多高风险标的而面临巨额赔付,保障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公平定价:根据投保人 / 保险标的的实际风险等级(如健康人群 vs 慢性病患者、新车 vs 老旧车),制定差异化的保费和承保条件,避免 “低风险客户补贴高风险客户”,维护保险池的公平性;
合规经营:严格遵守《保险法》等监管规定,确保承保流程、决策依据合法合规,同时明确保险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减少后续理赔纠纷。
二、核保的主要流程:从 “接收申请” 到 “出具结果”
不同险种(如人身险、财产险)的核保流程略有差异,但核心环节一致,通常分为以下 5 步:
接收投保申请
投保人提交投保单(含个人信息、投保险种、保额等),并提供核保所需材料(如人身险需提供健康告知、体检报告,财产险需提供财产价值证明、地址信息),保险公司核保部门接收并录入系统。
信息审核与风险初评
核保人员首先核查材料的完整性(如是否漏填健康信息、财产证明是否有效),再基于基础信息进行初步风险判断:
人身险:初步评估年龄、职业(如高空作业属高风险职业)、健康告知内容(是否勾选 “有高血压、糖尿病” 等);
财产险:初步评估财产类型(如普通住宅 vs 易燃易爆仓库)、使用状态(如自用车辆 vs 营运车辆)、所处环境(如沿海地区 vs 内陆地区,前者台风风险更高)。
风险深入评估(必要时)
若初步评估发现 “风险存疑” 或 “信息不完整”,核保人员会进一步补充调查,常见方式包括:
人身险:要求投保人提供更详细的医疗记录(如住院病历)、安排针对性体检(如肺部 CT、血常规)、通过第三方机构查询过往投保 / 理赔记录(如 “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的数据库);
财产险:现场勘查财产实际状况(如房屋结构、消防设施)、查询财产过往出险记录(如车辆是否有多次交通事故)。
核保决策
基于完整的风险评估结果,核保人员根据保险公司的《核保手册》(内部风险评估标准),出具最终承保决策,主要分为 5 类:
决策类型 核心含义 示例场景
标准承保 风险等级符合保险公司 “常规标准”,按投保时申请的保费、保额正常承保,无额外限制 30 岁健康成年人投保重疾险,无既往病史,职业为办公室职员
加费承保 风险略高于常规标准,但仍在可接受范围,需额外增加保费才能承保 45 岁人群有轻度高血压(无并发症),投保重疾险时需比健康人群多交 10% 保费
除外责任承保 对特定高风险项目不承担赔偿责任,其他部分正常承保 客户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投保医疗险时,保险公司约定 “腰椎相关治疗不赔付”
降低保额承保 风险较高,仅同意在低于原申请保额的范围内承保 客户投保高额寿险,但职业为爆破工程师(高风险),保险公司仅同意原保额的 50%
拒保 风险远超保险公司可承受范围,直接拒绝承保 客户确诊晚期癌症后投保重疾险,或车辆已达到报废标准仍申请车险
告知结果与承保
核保决策出具后,保险公司会将结果书面 / 线上告知投保人:
若投保人接受决策(如同意加费、除外责任),则缴纳保费,保险公司出具保险单,合同正式生效;
若投保人不接受决策(如不同意加费),则投保流程终止,保险公司退还已交的预收保费(如有)。
三、核保的关键影响因素:不同险种侧重点不同
核保决策的核心是 “风险评估”,而评估依据因险种类型差异极大,主要分为人身险核保和财产险核保两大类:
1. 人身险核保(以 “人” 为保险标的,如重疾险、寿险、医疗险)
核心评估 “人的风险”,重点关注 4 类因素:
健康状况:最核心因素,包括既往病史(如癌症、心脏病)、现有症状(如持续高血压、结节)、体检异常(如肝功能指标异常)、家族病史(如直系亲属患遗传性疾病);
年龄与性别:年龄越大,疾病、身故风险越高(如 50 岁人群保费高于 30 岁人群);部分疾病(如乳腺癌)女性风险更高,部分疾病(如肺癌)男性风险更高;
职业与生活习惯:高风险职业(如消防员、矿工)身故 / 伤残风险高;吸烟、酗酒、熬夜、频繁出差等习惯会增加疾病风险;
投保行为:投保保额是否过高(如普通职员投保 1000 万寿险,需核查是否有骗保嫌疑)、是否在短时间内多家投保、过往是否有退保或拒保记录。
2. 财产险核保(以 “财产” 为保险标的,如车险、家财险、企财险)
核心评估 “财产的风险”,重点关注 4 类因素:
财产本身状况:如车辆的品牌型号(豪车维修成本高)、使用年限(老旧车故障风险高);房屋的建筑结构(砖混结构 vs 钢结构,后者抗灾能力强)、房龄(老房子漏水、电路风险高);
使用用途与环境:如车辆用于营运(网约车)比自用风险高;仓库位于低洼地区(暴雨易淹)比高地风险高;
过往出险记录:如车辆近 3 年有 5 次交通事故,车险核保会加费;企业过去 1 年有 2 次火灾理赔,企财险可能拒保;
安全防护措施:如企业安装自动消防系统、监控设备,家财险 / 企财险核保可能降低保费;车辆安装防盗装置,车险核保可能有优惠。
四、核保的常见误区:避免影响投保结果
投保人在核保环节常因误解导致投保失败或后续理赔纠纷,需注意以下 3 个关键误区:
“健康告知随便填,反正核保会查”
错误。根据《保险法》,投保人有 “如实告知义务”,若故意隐瞒健康问题(如未告知高血压病史),即使核保通过,后续理赔时保险公司发现隐瞒,仍有权拒赔并解除合同。核保的 “调查” 并非 100% 覆盖所有信息,如实告知是保障自身理赔权益的前提。
“被拒保后,所有保险公司都不能投了”
错误。不同保险公司的《核保手册》标准不同(如 A 公司拒保轻度脂肪肝客户,B 公司可能加费承保),且同一公司不同险种的核保尺度也不同(如某公司拒保乙肝客户的重疾险,但可能同意其投保意外险)。被拒保后,可尝试更换保险公司或险种,或在身体状况改善后重新投保。
“只有健康异常才需要核保,健康人直接通过”
不完全正确。即使健康状况无异常,若存在 “高风险职业”(如飞行员)、“高额投保”(如投保 500 万重疾险)、“特殊年龄”(如 70 岁投保寿险)等情况,核保人员仍会深入评估(如核查收入是否匹配保额、职业风险等级),并非所有健康人都能 “秒过” 核保。
五、总结:核保是保险的 “风险守门人”
对保险公司而言,核保是控制风险、维持经营稳定的核心环节;对投保人而言,核保是 “获得公平保险方案” 的关键过程 —— 通过核保,风险低的客户能以合理保费投保,风险高的客户也能在明确条件下获得保障(如加费、除外责任),避免因 “一刀切” 导致的不公平。
因此,投保人在投保时应重视核保:如实提供信息、配合补充材料,才能更顺利地获得符合自身需求的保险保障,同时避免后续理赔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