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军优属” 是中国一项具有鲜明特色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政策,核心是拥护中国人民解放军、优待军人及其家属,旨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保障军人权益,增强全民国防意识。这一政策既是对军人奉献的认可,也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核心内涵
“拥军” 即拥护中国人民解放军,包括支持军队建设、关心军人生活、配合军队完成任务等;“优属” 则指优待军人(含退役军人)及其家属(父母、配偶、子女等),通过政策保障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军人安心服役,无后顾之忧。
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体现了 “军爱民、民拥军” 的军民鱼水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独特政治优势和社会风尚。
主要内容与政策体现
拥军方面
支持军队建设:地方政府为军队训练、战备、国防工程建设等提供便利,如协调用地、保障物资供应、协助解决军人子女教育问题等。
开展拥军活动:节日期间(如建军节、春节)组织慰问部队、为军人办实事(如免费体检、文化服务进军营)、宣传军人先进事迹等,营造尊崇军人的社会氛围。
协助军队任务:在抢险救灾、国防教育、征兵工作等方面积极配合,如组织群众参与军民联防、支持退役军人安置等。
优属方面
军人及家属优待:
医疗:军人及家属享受优先就医、减免部分费用等政策;
教育:军人子女在入学、升学时享受优先录取、加分等照顾;
就业:随军家属就业优先推荐,退役军人享受就业培训、创业扶持等;
生活:对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三属”)及困难军属提供生活补助、社会救助等。
退役军人保障:
退役安置:根据服役年限、军衔等提供转业、退休、自主择业等安置方式;
优抚待遇:发放退役金、抚恤金,落实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衔接政策;
权益维护: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等法律,明确军人荣誉、待遇、抚恤等权益。
意义与价值
国防建设的基石:通过拥军优属,增强军人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励更多人投身国防,保障军队战斗力;
社会稳定的纽带:军民团结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拥军优属政策能凝聚社会共识,形成 “关心国防、支持军队” 的合力;
公平正义的体现:军人肩负保家卫国的特殊使命,其家属也承担着相应的奉献,优属政策是对这种付出的合理回报,体现了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的导向。
延伸:与 “拥政爱民” 的关联
“拥军优属” 常与 “拥政爱民” 并称,后者指军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如参与地方建设、抢险救灾、帮扶群众等。二者共同构成 “军民一致” 的原则,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保持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如今,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如《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2021 年实施),拥军优属工作已从传统的情感关怀上升为制度化、法治化的保障,进一步巩固了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