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5年07月04日 15:14 | 作者:汉服造型师汉荟荟 | 阅读量:6

“草船借箭” 是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著名的历史典故(虽为文学创作,原型可追溯至三国时期的相关记载),后成为汉语中一个常用的成语,比喻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力量或条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常含巧妙利用时机、借力打力的意味。

典故背景与情节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的 “赤壁之战” 前夕: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故意设下难题,要求诸葛亮在 10 天内造出 10 万支箭,企图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识破计谋,却淡定表示只需 3 天,并立下军令状。

他利用对天象的预判,得知 3 天后将有大雾,于是准备了 20 艘扎满草人的快船。

第三天凌晨,诸葛亮率船逼近曹操军营,令士兵擂鼓呐喊。因大雾弥漫,曹操疑心有埋伏,不敢出兵,只下令弓箭手向船射箭。

待草人挂满箭支后,诸葛亮下令返回,成功 “借” 得 10 万余支箭,既完成了任务,又挫败了周瑜的算计。

成语含义与用法

“草船借箭” 的核心在于不费吹灰之力,利用外部条件(敌人的资源、环境的便利等)实现自身目标,强调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

例如:

企业在竞争中巧妙借助对手的市场宣传打开自身知名度,可称为 “草船借箭”;

个人利用现有平台的资源完成看似困难的任务,也可类比这一逻辑。

该成语常带有褒义,突出 “智取” 而非 “强攻”,是中国文化中 “以智取胜” 理念的经典体现。

草船借箭的分词解释

拼音:cǎo

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野~。青~。割~。...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chuán

水上的主要运输工具:~体。~身。拖~。帆~。一只小~。...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jiè

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借进:向他~书。跟人~钱。把笔~给我用一下...查看详细解释

拼音:jiàn

古代兵器,长约二三尺的细杆装上尖头,杆的末梢附有羽毛,搭在弓弩上发射...查看详细解释